GDP作为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按说在各个国家都应该是一个客观的数字,因为只有客观的统计数字,对经济的发展才有实质意义。然而在中国却不同,自从中国的政府职能从政治转向经济,GDP在中国就有了经济学以外的含义。它不仅是一项经济指标,而且是一项政治指标,它要为实现它的政治目标,即在世界上树立大国形象而存在。它也要为它地方长官的政绩而存在,因为衡量地方长官的政绩用的是GDP。由此不难看出,对GDP总量增长的单纯追求是导致经济畸态的根源。
众所周知,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若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得打总量牌。对GDP总量的核算中国采用的是生产法:就是GDP等于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这个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各产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于是片面追求产业总产值就成了打造GDP的主要手段,GDP衍变为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精心雕琢的扭曲的数据。
一、从GDP的来源看其扭曲的实质
首先,从GDP的主要来源看,在很大比例上来自于房地产,圈地,旧城建新城,房价和地价的上涨是构成GDP增长的主要来源,中国的GDP增加2009年为8.5%,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威廉亚洲官网 公佈数据,各地的土地出让金就约佔全年GDP的4.4%。百姓承受的是因房价上涨而导致的购买力下降,是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的增加,很多百姓攒一辈子都攒不出一套新房,GDP的增长是没有百姓消费水平提高的增长。
其次,GDP的增长是靠投资来拉动的,这种投资所追求的是单纯的GDP增长,而不是投资的效率,其结果是有很大一部分GDP是从投资中转移进去的,等于没有新增财富,而且投资的来源是以牺牲百姓的消费为代价的,如果加上滥印钞票的因素,投资效率更低,百姓的贫穷率更高。
再次,税收、收费与罚款,是构成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转移到GDP中,有专家称中国人的真实税赋超过GDP的60%,全球第一。
二、从GDP的构成与内容看其扭曲的表象
首先,中国GDP的构成多年未变,无法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而日本的GDP由五大权重构成,分为民间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出口和进口,其中权重最大的是民间最终消费支出。二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其次,中国GDP增长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由此被称为染毒的GDP。2007年3月19日《瞭望新闻周刊》写道:“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这是来自多个渠道勾勒出的的环境现状。综合世界银行、中科院和环保总局的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
三、虚假的GDP
首先,GDP的数字不可信。GDP作为国民生产总值的代名词,按照中国官方的统计一直在快速增长,而在经济增长条件下的一些反常经济现象,引来了国内外专家的质疑,1995年的调查证实工业增长被高估,而农民的收入也被高估,这两高估带来的GDP的增长,因事过境迁而无人计算把它排除在外,换句话说,中国的GDP早已经被高估了。
其次,中国的GDP增长数据成了各省政绩的重要依据,那么造假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根据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布的上半年GDP之和,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约多出1.4万亿元。如果对某些地方政府的GDP值单独深究下去,假的成分会更多。
综上所述,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居高不下、连年递增的GDP是画饼充饥,需要摒弃。
2010-08-03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居高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