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是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芽,作为膳食资源,在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清脆鲜美,营养丰富,在很多重要的典籍中都有记载,比如《本草纲目》、《本草经》、《食疗本草》、《食经》、《齐民要术》等。《本草纲目》说它"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益气、可久食。"笋类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纤维,还有许多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一年四季都有笋,春笋和冬笋味道最佳,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都是人们喜欢的佳肴之一。历代中医学家均认为冬笋味甘性寒,功能包括"利七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
笋出现在诗文当中,早在《诗经》就有《诗·大雅·韩奕》:"绚笋及蒲。"左思《吴都赋》亦有"苞笋抽节"之句。从这两句可见"笋"有两层意思:幼笋的嫩叶和幼笋拔节后自动脱落的老叶。竹子向来是文人墨客喜爱的植物,种植竹子的文人当然也为笋写了不少佳作。杜甫在他的〈三绝句〉写道:"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周邦彦写《浣溪纱》:"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李贺写了四首〈昌谷北园新笋〉,内有"斫取青光(青光指笋)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等佳句。宋代欧阳修的〈戏答元珍〉有"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把笋当作食物,更是文人们的最爱之一。宋代苏东坡爱吃笋,认为吃笋的人"不瘦又不俗"。清代戏剧家李笠翁认为冬笋是"蔬食第一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把鲜笋汤列为上品。
唐朝诗人张祜写了"斫树遗桑斧,浇花湿笋鞋。"原来他也学着竹林里的小朋友,穿着笋鞋玩儿。据说,老子也喜欢穿笋屐,清代的陈维崧写过:"回想老子篮舆,好天笋屐,曾到层山路。"
笋的样子犹如玉女尖尖的手指,所以许多诗人词人,也爱用此来表现美女的手指头,比如李后主的"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笋可说即是美食,又是药膳,还是文人们的灵感泉源呢。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蔬食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