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天资敏达,办事干练,又存有匡济襟怀的人。孟子也称他"善为说辞"--他的政治才干,很自然地表现在外交方面。
《左传》上记载他的外交辞令,至少有五条,都极有识见风度,辞采尤其斐然可观,以下谨录一段作为代表:
鲁哀公在十二年会吴于橐皋。吴王夫差叫太宰嚭与鲁重申旧盟,哀公觉得没有必要,派子贡出面。子贡跟吴使说:"结盟,是为了加强彼此的信任。所以心里要先制定它的内涵,用玉帛来奉赞神明,用言语来结信,并且在神明前用祸福来禀告约誓。我们国君以为,先前已经有盟约了,既约定,就不能改,假使己经订定了盟约还要改,那日日重申旧盟有什么帮助?现在您一定要重申旧盟的话,请问:可以重申,是不是也可以冻结?"
于是,那一次吴、鲁就没有重申盟约。所以"善为说辞"不是"纵横辩士",是需要对真理有所体认的。
他另一方面的长才在"货殖",也就是居积生财的意思。他才识明敏,料事多中,深知货殖三昧:人弃我取,买贱卖贵。所以利市三倍,家累千金。但难得的是:他懂得凭财富创造价值鸩鸩《史记》上说他"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他将这只"木铎"的教音,反覆传示于天下,为孔子之道作见证。
他是真心懂得:财富必须为人服务,金钱可以转化为价值的人。
他天资的慧敏颖悟,几乎可以与颜渊相比,虽然他自谦"闻一知二",赶不上颜渊的"闻一知十",但是他知人跟自知之明,却是不争的事实。除了经商方面的预测准确之外,他也能够见微知著,由隐推显。《左传》上面记载他推断鲁定公、哀公的亡故,也果真应验了。
可惜一种才干有一种才干的缺失,也因为看人看得准,他很喜欢品鉴人,较量他人长短,于是容易心驰于外,这是修养上的大忌讳,所以,孔子用委婉的口气告诫他: "赐呀!你很高明呵!要是我,可没那个空。"好的老师希望学生涵养更进于纯粹,他外显的聪明,孔子为他做一个收敛,这也是因材施教。
他被孔子喻为"瑚琏",这是宗庙的祭器,贵重而华美,孔子认为他通达,是不可多得的廊庙之才,他曾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虽然孔子以为连尧舜都还怕做不到,也不是他能做到的境界,但问话中,也可以见到他心怀匡济天下的理想。
他对孔子,真心佩服,也真心的敬如君父。论赞孔子时,他说:"仲尼,日月也"、"夫子之不可及,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他说孔子假使得时,他会用礼来立人,使人人都能立足于社会;用教令来引导人,使人人都能顺教令而行;安抚人民,人们近者悦、远者来;使役人民,人们心悦而诚服。
他在孔子推说自己不是圣人,只是"学不厌、教不倦"时,接着说"学不厌,是智;教不倦,是仁。仁而又智,那就是圣人。"孔子去世后,群弟子心丧三年,庐墓毕,各自整理行装,打算回家,大家见面,相向而哭,伤痛得失了声。而子贡独独又回去墓旁,筑室再居三年,那种孺慕之思,啊!千古之下,就这一人而已!
- 关键字搜索:
- 孔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