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国官方的资料, 2006年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仅为1.5%。200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的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度,认为物价「令人满意」的占比仅为10.8%,达到历史最低水准。其中大城市居民对物价不满意的程度明显高于中小城市。2007年大陆的米、面、食用油等食品价格普遍涨价,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出现抢购现象。一些大城市的蔬菜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引发社会纷纷议论。可以预测今年大陆民众的不满程度,将会更高。
如前所述物价的上涨,会直接造成民众的不满。大陆民众中大多数人甚至还搞不清楚 CPI是指什么?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感受的是日常生活成本大幅提高造成的经济捉襟见肘。如果这个物价上涨已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已抵消了他们多少年来辛苦拼下的家底,就会演化成新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一新挑战,大陆官方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准过快上涨,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完善储备体系,提高价格调控预见性。因此,控制价格过快上涨是大陆2008年宏观调控的重头任务,中国总理温家宝强调,为了使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协调、健康发展,必须特别注意「两个防止」:一是防止经济成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二是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事实上,目前的人民币币值已经贬值,购买力大不如前。以高等教育、医疗等服务的购买力计算, 2007年的购买力只相当于五年前的几分之一。据2007年7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房地产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包括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在内,5月份,全国70 个大中城市总体房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6.4%;2003年出现房地产泡沫,在中国政府力压下迄今仍未收效;2006年股市急剧飙升,中国政府不断出台加强压抑股市攀升的力度,从今年股市荣景来看,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一样,政策效果甚微。
如果物价照这个飙升趋势发展下去,中国将由经济高速发展期转向经济衰退期,并由此引发民众的普遍政治不满及社会危机。如果中国政府末来调控不当,中国经济将出现整体「泡沫破灭」,而不是「大国崛起」的光环。可是一般民众的生计在通膨压力,只会越来越困苦。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