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日确定对未来台海战事进行干涉的分工细节

 2005-06-11 13:2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据日本媒体报道称,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6月5日在新加坡会晤参加亚洲安全会议的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时表示,美日两国将签署“美日联合作战计划” 及“相互协作作战计划”。许多军事专家在仔细研读了其角色分担的具体内容后,纷纷表示,这项被称为“美日联合作战计划”的文件明显针对中国,可谓是亚太有事时,美日针对中国采取联合行动的一部完全攻略。

新航母战斗群将驻守日本

日本《产经新闻》连日刊载文章对联合行动计划的部分内容进行披露,其中引人关注的一点是美军将在太平洋地区部署新航母战斗群的消息。

《产经新闻》报道说:“美日军官认为,假设台湾海峡发生战事,中国侵略了日本的西南群岛,日本的陆上自卫队可以紧急出动中央应急集团,迅速投入约9000兵力,夺回这些群岛--但这并非“万全之策”。强化日美责任分担这个任务,似乎比想像中更加紧迫。”

据美日分析,“现在的中国海军和空军,还没有能力掌握制海和制空权,也没有能力横渡200公里台湾海峡。但是,到2008年,大陆和台湾的综合军事实力将发生大逆转。2015年,中国将拥有台湾海峡的制海权和利用潜水艇获得的海上封锁能力”。

因此,在联合行动计划中,美国打算提高陆海空的综合协调作战能力,建设夏威夷和关岛的核潜艇根据地,增强战略轰炸机的战斗力,将美国海军新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切入点放在日本。中国被划在了“不稳定弧线”内,美国要阻止中国进出亚太地区,至少也是要将中国排除出以东海和南海为中心的西南海域,并把日本建设成最前线的战略基地。

日本媒体指出,美国的对华基本政策可谓是缓和的“包围战略”。一旦中国转为敌对姿态,那美国就会马上对中国实施“封锁”。美军对中国的封锁,不会像对前苏联那样,让大规模的美军部队长期驻守前线,而是确保其在同盟国的据点,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展开兵力。

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设在横田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5日在新加坡表示,日本准备从2006年度起,使日美两国共同研究的海基导弹防御系统进入开发阶段。导弹防御系统第一年的开发经费预计将高达数十亿日元,他计划在政府的2006年度预算中提出这笔款项。

他还说,日本希望扩大导弹防御系统的范围,使之有能力对旨在使弹道导弹免遭拦截的假目标作出反应。并证实,日美两国将于明年3月在夏威夷共同进行“标准-3”型海基拦截导弹的首次拦截试验。这等于日本在还没有试验的情况下就决定使导弹防御系统进入开发阶段。

日美两国政府计划以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契机,在驻日美军横田基地内由驻日美军和日本防卫厅共同组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构建日美两军的联合指挥系统。统一指挥系统形成之后,通过美国的预警卫星,日美双方就可以同时掌握他国发射弹道导弹的确切情报,并立即指令具有拦截弹道导弹能力的海上自卫队“宙斯盾”驱逐舰或者拥有“爱国者”3型拦截弹道导弹的防空部队实施拦截。

联合作战计划具体而微

据大野功统透露,这项协议快则6月中,晚则7月,便可望达成,而8月以前应可召开外交防卫部长级会议,以共同文书形式向外界公布。

具体而言,其中“互相合作计划”中将明确日本在周边“有事”时,可让美军优先使用日本国内的11个民用机场以及7个海港,计划还将明确美日各自应发挥的作用和具体分工。而“共同作战计划”则包括日本自卫队直接对美军进行支援,包括搜索、救援遭到攻击的美军,向美军前沿基地及补给基地、港湾等薄弱环节提供安全保护等内容。

美台军事热线

据报道,华盛顿消息人士表示,原定推迟到6月8日公布的美国国防部“中国军力报告”在几经周折后将再次推迟公布。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部分,不仅是报告本身极尽渲染之能事,制造“中国军力威胁论”,据透露,台湾方面也将率先获悉报告内容。

据悉,美国军方在“中国军力报告”发表之前,不仅将会提前向“台北驻美代表”李大维演示文稿内容,同时还会通过所谓美台间的军事热线进行两军之间的直接沟通。这是美国官方首次承认台美之间有这条热线。

“3·19”当日美台曾热线通话

从2003年起,媒体就对美台军事热线屡有报道,但台美官方一直矢口否认。

最先透露美台军事热线的是美国兰德公司。2003年9月,该公司学者加斯在华盛顿的“美台军事关系”研讨会上披露,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国防部高层与台湾军方间秘密地设立了“处理军事危机电话热线”。这条新闻当时经由台湾《联合报》驻华盛顿记者林宝庆向外界公布后,立即引起了各方重视,时任台“国防部”发言人的黄穗生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曾迫不得已模棱两可地应付道:“台美间的交流,都是依据《与台湾关系法》架构进行,目前运作非常良好,不管美台之间有没有热线,‘国防部’都不便评述。”

虽然此后经美台双方共同矢口否认,军事热线引起的关注逐渐平息,但是时隔数月后,有关这条热线的报道却波澜再起。2004年4月7日,台“国安局”特勤中心副指挥官邱忠男在台“立法院”咨询时透露,台湾“3·19枪击案”发生当日,前“国安局长” 蔡朝明搭乘空军专机南下时,曾以卫星电话转接联系美军驻太平洋司令部,据说是要求美军协助监控中国大陆解放军的动态,军事专家分析,这相当于低调承认了美台军事热线的存在。

美军方主动提出热线构想

美台军事热线的“创意”最早可追溯至1996年的台海危机。1996年年初,解放军在台湾海峡试射导弹,克林顿政府派遣了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驶往台湾海峡附近。在痛感处理台湾问题时缺乏与台湾的“沟通机制”后,美军方提出要开通“美台军事热线”这样一条“直接渠道”,于是建议白宫仿照美国与中国大陆建立电话热线的模式,设立“美台紧急热线”。

1996年秋在台美军事合作的主要渠道之一的“蒙特雷会议”(Monterey Talks)上,美国政府和军方官员向台访问团成员主动提出了这一构想,目的是应付台海之间可能发生的“突发”和“紧急”事件,沟通方式是卫星电话加密专线,但其功能主要限制在军事范围之内。

可时任台湾“总统”的李登辉及“国安会秘书长”殷宗文在获悉美方提议后,妄想借机把这条热线从军事层次提升至“政府层级”,企图在获得美国军事保护的同时,发展与美国政府间的实质“外交关系”。出于对中美关系的大局利益考虑,克林顿当即对台湾当局明确表示“No way”(不可能)。

台方经常“早请示、晚汇报”

而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台军事交流合作日渐升温。2002年3月,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访美,参加美台在佛罗里达州举行的“防卫高峰会”。美国在会上再次提出与台湾建立紧急热线的问题,汤返台后向陈水扁进行当面汇报,陈立即点头同意。随后,台湾军方即开始着手搭建与美国国防部之间的“紧急热线”。 2002年9月,台湾“国防部副部长”康宁祥接受美国国防部“正式邀请”访问五角大楼后,热线随即正式开通。

热线开通后,美台双方都进行了多次通话测试,以确保线路畅通。据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一般情况下,都是台湾军方通过热线主动向美国通报台海局势、台军演习情况以及台军掌握的大陆军事动态等;美国国防部有时也通过这条热线向台湾当局了解台军的情况。

据台“国安会”某人士透露,从2002年9月至今,台美紧急热线受台军频繁演习和岛内突发事件不断的影响,已经数次启动。除了“3·19枪击案”等紧急时刻曾动用该热线外,台方还经常向美方“早请示、晚汇报”,这使美方在台汉光19、20号军事演习,以及台军去年春节系列演习过程中,能随时掌握台军的演习动向及解放军的反应情况。同时,据了解,美方也在去年春节期间主动通过热线向台湾传达美方警告,称“基地”组织可能袭台。

IBM为热线提供设备

热线开通后,出于安全和政治上的考虑,台美双方一直对其具体情况讳莫如深,严格保密。不过,此次台湾媒体得知美方官员正式承认热线的存在后,经过一番刨根问底的明察暗访,居然得到了一些内幕消息。据了解,这条热线是美国与“非邦交国”之间设立的惟一军事热线。双方使用人员的层级较高,对口部门均为双方最高防卫部门,台湾获授权使用热线电话的最低层级官员是“国防部”副部长。依据台美双方秘密协议的内容,其设立的原因是美军对台湾一旦遭到大规模导弹攻击时的对外通讯能力十分担心,害怕届时台军将失去和美军的一切联系,因此希望能建立一条危机时刻可以保障通联的可靠途径。

据了解,热线的两端一头设在华盛顿五角大楼内部,而台湾部分的位置至今仍严格保密。台湾当局某前要员仅表示,当时台美光是为了装置热线电话的地点,就曾前后讨论逾两年。不过,根据军事专家分析,军事热线的台湾部分应该在台军衡山指挥中心的地下。

另据参与该热线策划工作的兰德公司人士透露,其所用器材硬件由美方提供,设置时美方曾派专人抵台协助,硬件掩护强度可抗空中打击,其中采取了美军卫星通讯技术,且有最高级加密防护。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以往美国与各国(地区)的军事热线设备都是由IBM公司提供,比如名噪一时的美苏军事热线就是由该公司提供的两套卫星通信线路组建而成,因此估计台美军事热线的硬件设备也由IBM这一“热线设备”行家提供。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