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昨天报导说,三个法学博士上书全国人大一事,受到大陆知识界瞩目,也得到大陆媒体的同声赞扬,认为这三个人透过自己的法律知识,挑战大陆城市公安人员在不经过任何司法程序的情况下,仅凭自己主观认定就对外地人处以拘留、罚款或驱逐出境的权力。
在孙志刚无故被殴致死的消息曝光之后,大陆各界掀起热烈讨论,该份上书是在上月透过传真发给中共全国人大,但该份上书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孙志刚案,而是希望透过法律手段,促请中共废止一切与宪法或法律相抵触的行政命令。
上书的发起人之一,现年三十岁的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教授许志永说:“我们希望透过这个小的、实质性的问题,促进整个宪法权利的保障”。
上书的发起人包含许志永、俞江、腾彪,他们三人都在去年取得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的学位,目前都担任教职。在他们之后,包含贺卫方、盛洪、沉岿、萧瀚、何海波等五名大陆法学家也联合上书中共全国人大,要求对此激活特别调查程序。
《纽约时报》指出,为了促进变革,大陆年轻知识分子多数采取了“体制内改革”的路径,他们认为这是大陆最有希望、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政治改革道路。但也有人认为他们太过天真,因为在一党专政的前提下,虽然中共在宪法中明文规定了言论、出版及结社自由,但就如大陆一位法学者所说,大陆宪法只是“各种政治口号的汇编”。
对于当年闹得风风火火的“六四”,从鼓噪的兴奋转为陷入灾难,类似许志永的大陆年轻一代学者并不抱持嘲弄态度。许志永说:“我尊敬为人权问题付出过努力的人”,“但现在我们希望以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在当前法律架构提供的空间中努力,我想,实质而渐进的改变,可能才是多数中国人民的希望”。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表示,大陆的收容审查制度一再发生“滥用权力、粗暴违反人权”的事例,废止该项行政命令将是大陆走向宪政法治的重要一步。
他说:“过去人们对宪法最多只是看成一种口号似的东西,完全没有法律效力”。贺卫方说,他希望中共全国人大解释宪法的角色能提高,并藉此逐步推动大陆的法治,而更完美的安排,则是建立一个中立且独立于国会之外的宪法法院。
《纽约时报》指出,大陆知识分子推动法治、法制的努力,最终难免遭遇一个问题,即在中共统治下“法大还是党大”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尚未出现时,多数大陆知识分子仍看到了发展空间。
贺卫方说:“八十年代的人们认为可以透过激情促进改革”,“但今天的知识分子已经更为务实,相信持久的、真正的改变,必须依靠对文化及体制进行缓慢的、持续的改造”。他说:“在此时此刻,这是最有效的途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六四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