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2003-01-15 17: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经济思想史学者Todd G. Buchholz在探讨经济学中的新制度学派时,做了如下的结论:“几乎所有的制度与社会现象都有着经济学意含……即使是时间的存在也有经济意含。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那人们会怎么做?如果下一个礼拜就要施行一套新的法律制度,这套制度不会强制执行契约也不会惩罚犯罪,那人们又会怎么做?”

未来维系着现在

Buchholz指出:“人们因为许多的理由,会彼此谦恭相待。一个理由是他们想获得信赖与名誉,这在商业上特别重要。但是如果时间短暂,或者将来的社会制度和今天的所作所为无关,那么有些人就可能不再信守承诺,开始占别人的便宜。健康的市场经济需要某种程度的礼仪和有尊严的承诺。一个无法预期未来的社会,马上就会面临经济崩溃。”(见《经济大师不死》,台北:先觉出版,页241-242)

经济学中假设一般人的自利动机相当强烈,这是务实的判断,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人的自利行为都是好的、我们必须接受一切自利行为的合理性”。经济学家重视人的自利动机,其实是提醒我们注意制度、文化、与传统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明确规范的财产权,人的自利会带给别人外部成本的痛苦;没有市场公平竞争的约束,人的自利会让社会成为透过权力寻求垄断地位的寻租竞技场。

童话不只是神话

正因为制度对于“人的自利动机会带来什么结果”扮演关键性的角色,我们对于社会自久远以来透过习惯、礼仪、寓言、传说、与信仰所建构起来的文化与道德体系,不能不心存尊敬。举例而言,即使如“敬老国”这种表面上看来只是“骗小孩子的童话故事”-从前“灭老国”的国王下令消灭老人以免浪费粮食,只有宰相把他父亲藏起来;后来发生了全王国的人都束手无策的难题,只有宰相的老父亲能够解决,于是国王从此下令改为“敬老国”-都隐藏着与整个社会生存有关的重要集体记忆。

人类学家发现,在较为原始的小型农业社会中,平均每几十年会发生非常严重的饥荒。这时候决定整个社会能否延续下去的,常常就在于其中是否有年纪够大,记得上一次饥荒经验的老者,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够辨识出足够的应急可食植物。“敬老国”以寓言的方式记述与传递了这个重要的教训,而这个童话故事中的国王很像海耶克所抨击的社会主义工程师,凭藉着“唯理主义”想要消灭孝道传统带来的“资源浪费”,结果却让整个社会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善恶到头终有报

经济学家用赛局理论说明,除了强制以外,要让自利的人信守承诺,最好的方法是让他相信这是一个长期反覆进行的赛局,并且让他认定毁约将带来沉重损失。如果人们认为明天就是世界末日,而且对于终点之后的想像就是空无,如果他们对于行动的后果无所忌惮,不相信存在有“善恶终有报”的最后审判,那么再强大的政府与司法力量,也难以维持一个健康市场经济中的复杂契约体系。

或许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自问:当“看不到就不存在”的观念假借追寻科学真理之名,成为独断的新宗教,而所有传说与信仰中对于天国的想望、或对于因果的敬畏都受到讪笑与压制之时,这种“社会现象”的机会成本到底是什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