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911事件,流传着各种解释,包括从数字宿命角度的分析。《纽约时报》杂志8月11日的文章中,还特别引用一种数字宿命说:9月11日这天本身,就传递了某种特别信号,譬如911这三个数加起来,是11;而当时第一架撞击世贸的飞机航班号是11;事发那天是当年第254天,三个数字加起来,也是11;而且阿富汗(Afghanistan)、纽约市(New York City)和小布什总统的名字(George W. Bush)都是11个英文字母,两座世贸大厦,造型上也像11……
当然,这篇文章最后说,虽然还可找出很多11,但它仍是巧合,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某种偶然性。但仔细追究911事件,可以清楚地发现,无论有多少偶然,其中的必然因素早就存在。这些因素不是貌似有理的死的数字和字母,而是自恃聪明的活生生的人本身。对邪恶的认识不清晰、不强烈,导致不进行应有的防范,更没有事先铲除邪恶的果敢行动。
在人类近在眼前的历史上,就有过多少次这种惨痛教训:二战之初,虽然以丘吉尔为首的许多人意识到必须联合起来摧毁纳粹;但英国首相张伯伦硬是和希特勒签署了慕尼黑条约,以为拱手牺牲波兰,纳粹就会满足止步;结果是纳粹不仅绝没有止步,而且横扫了欧洲。而类似的情形早就发生过:当年俄国沙皇也是拒听警告,和拿破仑签约放弃波兰,认为有了一纸和约,拿破仑就不会进攻俄国,结果得到了和后来纳粹攻击英法的同样结果。日本偷袭珍珠港也同样:事发前有各种警告,情报系统有人清楚地对白宫表明日本会袭击,要求必须采取行动,但高层决策者就是不肯相信,结果二千多官兵的生命在几十分钟内消失了。
这次911事件也是同样,发生前,不是没有迹象;恐怖份子已经明火执仗地袭击了美国多次:泛美航空103客机被炸,259名乘客全部遇难;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被炸,224人遇难;停泊在也门附近的美国军舰被炸,17名官兵殉职;而世贸大厦本身,已被炸了一次,6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
面对恐怖份子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尝试,美国的左派克林顿政府,没有把它看作是一场必须打的战争,没有把对付恐怖主义的任务交给五角大楼;而居然把这些当做一般刑事犯罪,交给了地方法院,进行旷日持久的诉讼审理。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说,“我们不是缺乏情报,而是缺乏想像力。”但美国人并不是都没有想像力,畅销书作家克兰西(Tom Clancy)早就在他的小说中警告了恐怖份子类似的袭击;好莱坞在事件前夕拍出了恐怖份子使用民航飞机撞世贸大厦的电影(由于不愿刺激美国人的感伤情绪,该电影至今没公演);好莱坞的一位著名男演员在事发前几星期,在一架美国飞机的头等舱中遇到了4个行为异常的阿拉伯人,这位影星怀疑他们要劫机,立即反映给驾驶舱,并第二天报告了美国航空管理局,但竟没有下文。911后公布的劫机犯照片中,其中4人正是他曾“检举”的那几个阿拉伯青年,那次飞行是一次演习。
人类的不长记性是惊人的。即使在911发生之后,在美国要以战争方式摧毁在阿富汗的塔列班政权之际,仍有几千美国人在华盛顿、几万法国人在巴黎示威,以和平的名义,反对美国的军事行动。最近,围绕是否要军事解决伊拉克问题,又是不少反对的声音,尤其是在欧洲;在美国强大的军事保护伞之下,那里的无数人早已忘记了纳粹用炮火和鲜血给过他们的教训。它再次反映出人类对邪恶的无知、轻信,以及永远被教训、却永不长记性的愚蠢。
要不要军事解决伊拉克,关键在于两点,第一是伊拉克是否拥有生化和核子武器。在最近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几年前逃到美国的伊拉克核武专家哈马萨(Khidr Hamzah)作证说,根据他了解的伊拉克核武研制进度,巴格达在两年内会拥有至少三枚核弹头。据联合国1999年的报告,伊拉克储存有大量生化武器;美国中情局的威廉亚洲官网 报告说,伊拉克储存有2,650加仑的炭疽病菌。
第二,伊拉克的生化和核武会是否被用来袭击美国,危及世界安全。前美国中情局长伍尔西(Jim Woolsey)早就在《华尔街日报》撰文说,据捷克情报当局的档案,911事件前夕,伊拉克情报官员曾和劫机撞毁世贸的恐怖份子头目在布拉格见面密谈;伊拉克还曾多次派军事人员到阿富汗和塔列班人员会晤。而且伊拉克曾使用过生化武器,杀害自己的人民(一次就杀死了五千人);今天伊拉克支持巴勒斯坦恐怖份子用自杀炸弹杀害以色列平民,并为每个所谓“烈士”家属提供三万美元的奖赏,更是人所周知。
如果不铲除巴格达政权,人类的下一次灾难就不会再是三千人和两座世贸大厦,而有极大的可能是被核子或生化武器在瞬间泯掉几万、几十万生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今天还有谁相信可以使用自杀炸弹、可以用民航飞机撞民用建筑的恐怖份子有生命意识吗?对于没有生命意识的动物来说,三千、三万和三十万又有什么区别呢?
但令人悲观的是,人类的历史,一直是不断重复昨日错误的历史;人们对善良的一厢情愿,一直在抹掉人民对邪恶的记忆。从慕尼黑、珍珠港、到911,一路都是如此。911事件一周年要到了,届时会有隆重的纪念,但这教训会永远抛锚到人类记忆的深处吗?奥斯威辛的幸存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塞尔曾说,你不记住,就得被杀第二次。
2002年8月21日于纽约
(载《开放》9月号)(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人类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