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出現「陽暑」,首先要幫身體降溫,將體內熱氣排除,馬上轉移到陰涼處;其次要補充水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邁入最炎熱的盛夏,氣溫飆高,中暑或是熱感冒都得要特別小心。許多人並不瞭解這兩者的分別。在中醫的觀點,中暑其實分為「陽暑」和「陰暑」。千萬當心,大汗淋灕和汗水淤積在體內,是不一樣的中暑先兆。
熱感冒在中醫裡稱為「陰暑」,是因不恰當的解暑方式造成,導致無法正常調節體溫造成汗流不出來,蘊熱內侵肺絡而引起。
中暑則是「陽暑」,是因為長時間的高溫曝曬,且沒有適時的補充適量水分及鹽分,體溫調節功能失常所致,嚴重甚至會導致意識障礙及昏迷。
「陽暑」和「陰暑」兩者的共通症狀
身體發熱、體溫升高及疲勞、四肢無力等。而一般來說,「陽暑」就是我們熟知的中暑或熱衰竭,指長時間在高溫且高濕度環境下活動,體溫調節中樞失靈,導致熱氣無法排出體外造成;「陰暑」則是所謂的熱感冒,又分為「暑熱感冒」及「暑濕感冒」。
「陽暑」嚴重將導致意識障礙、昏迷、腎衰竭!
所謂的陽暑,在醫學界中是嚴重的病症。「陽暑」通常是指因高溫曝曬又未及時補水分及鹽分,引起的中樞體溫調節功能失調,可能伴隨體溫升高、頭痛、暈眩、四肢無力、噁心、嘔吐的症狀,但不會有上呼吸道的症狀,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意識障礙、昏迷,甚至腎衰竭的現象。
當出現「陽暑」,首先要幫身體降溫,將體內熱氣排除,馬上轉移到陰涼處;其次要補充水分、電解質;也可藉由刮痧,由脖子處往下至背部沿著經絡刮,將熱氣打通。
「陰暑」即熱感冒吹空調也要當心!
一定要合理使用電扇和空調,特別是睡眠時,不要對頭直吹。(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至於「陰暑」,則是因為不洽當的解暑方式所造成,例如在高溫的室外突然進入低溫涼爽的冷氣房,或是運動完大汗淋漓下直接對著空調最大風量去吹,抑或是吃太多冰品或猛灌冷飲使得皮膚表面毛孔急速收縮,體內熱氣無法散出,人體無法適應劇烈的溫度變化而感到身體的不適。因此陰暑也稱為「暑熱感冒」或「暑濕感冒」。
天氣炎熱時,汗腺開放毛孔打開,如果突然給予冷刺激,毛孔一下子全閉塞,忽熱驟寒機體一時調節不過來,人體就會出現不適。人們因毛孔開闔失司無法正常調節體溫造成汗流不出來,蘊熱內侵肺絡,就很容易患上熱感冒。一般會出現咽喉疼痛、鼻塞、流鼻涕和咳嗽等上呼吸道的症狀,甚至還伴隨有口渴、眩暈、倦怠乏力、頭痛、小便量少且顏色黃等症狀。
至於暑濕感冒,則是當淋雨或是衣衫被大汗淋漓濕透造成體表夾濕氣,又吹到冷氣或狂喝冷飲,就易造成暑濕入侵體內而造成暑濕感冒。暑濕感冒的症狀多為身重倦怠,頭漲欲裂,心煩胸悶,脾胃不和,食慾差吃不下飯,氣鬱嘔逆,大便稀溏。
我們一定要合理使用電扇和空調,特別是睡眠時,不要對頭直吹,空調溫度應保持在26℃以上;大汗淋漓時,不要圖一時痛快而用冷水澆身;夜間最好不要露宿,要多飲水;每天可吃些如梨、西瓜等性偏涼的水果;盡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可泡杯藿香茶、蘇葉茶或薄荷茶,三款都有芳香化濕的作用,有助濕氣排出體外。
補充水分是防止中暑的重要方式
最好優先以白開水為攝取來源,並避免利尿的咖啡因飲品、多熱量的含糖或運動飲料,水分飲用可分段補充,每次150-200CC為佳,銀髮族則建議在晚餐前將一日所需的水分攝取完畢,以防止夜尿頻繁。
吃冰可能讓身體更燥熱注意適時適量
至於吃冰,有可能讓身體更燥熱。像冰淇淋是由牛奶、奶油、糖等原料製成,含有不少脂肪,而食物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會讓身體進行消化作用時,造成體溫上升,因此吃冰淇淋的降溫,只是暫時的、而不能讓身體真正散熱。
無論陰暑陽署防中暑記住四招:
一、躲太陽:
選擇在早晨和傍晚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戶外活動,在陰涼處休息,避免在大太陽底下運動。
二、補水分:
注意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避免喝含有酒精或含糖飲料,以減少體液流失。
三、勤防晒:
穿著輕便、透氣的衣服,在戶外撐陽傘、戴遮陽帽及太陽眼鏡,外出前30分鐘擦防晒乳液。
四、要通風:
長時間停留,要選擇在通風的地方。在有風扇空調的地方工作或休息,也一定要保證通風。
責任編輯: 家惠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