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集團債務規模超資產規模兩倍 宣告資不抵債(圖)


中植集團債務規模超資產規模兩倍。(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11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資產管理公司中植集團公告稱,該公司「嚴重資不抵債」,其債務規模達到資產規模的兩倍多。「中植系」實控人解直錕意外離世已2年,留下了很多謎團。

中植集團債務規模4200億

中植集團一封公開信顯示,該公司「嚴重資不抵債」,其債務規模達到資產規模的兩倍多。

中植集團11月22日致信投資者稱,其負債規模約4200億至4600億元(人民幣,下同),而總資產約2000億元。

中植集團資不抵債,進一步顯示中國規模達3萬億美元的信託業身陷困境。

中植集團稱,由於集團資產集中於債權和股權投資,存續時間長,清收難度大,預計可回收金額低,流動性枯竭,資產減值情況嚴重。「初步盡調顯示,集團已嚴重資不抵債,存在重大持續經營風險,短期內可用於兌付債務的資源遠低於整體債務規模」,中植集團在致投資者的信中說,之前採取的自救措施成效不及預期。

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財富管理公司之一,在中國經歷房地產危機及經濟增長乏力之際,中植集團也是威廉亚洲官网 一家陷入困境的金融巨頭。這家管理規模超過1萬億元的資產管理公司,在8月份時成為關注焦點,因為其信託公司的附屬公司未能向客戶支付高收益投資產品的款項。

彭博社此前曾報導,中植集團計畫債務重組,並已聘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對其資產負債表進行審計。此外,其持股的信託公司與兩大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協議,以維持企業運營和管理。

彭博社報導稱,中植集團等影子銀行未受到嚴格監管,他們彙集家庭儲蓄資金,在房地產、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領域進行放貸和投資。近年來,即使是在信託業的競爭對手降低風險之際,中植集團及其附屬公司,尤其是中融國際信託,仍在向陷入困境的開發商提供融資,並大舉購入中國恆大等公司的資產。

中植集團實控人意外離世留下很多謎團

2021年12月18日,一向低調神秘,但卻屢屢以資本運作名震江湖的民企巨頭,60歲的中植企業集團創始人解直錕突發病情,醫治無效,驟然離世。

輝煌時刻,解直錕旗下中植集團據稱擁有萬億級的資產規模,資本市場上只要出現「中植」的名字,也往往都會引發特別的關注。

但解直錕的起點卻很低,他來自於黑龍江省小興安嶺中麓的伊春,這裡漫山遍野都是紅松組成的原始森林。

對那些突然冒出來的大人物, 人們往往還是會很好奇一個核心問題--他是怎麼飛黃騰達的?他身後有什麼樣的貴人和高人?解直錕也是如此。畢竟他有一個名為解植春的哥哥,曾在黑龍江省委辦公廳工作,並在後來成為光大、中投、中央匯金等的高管,在中國金融界有著算是顯赫的地位。

坊間傳他原名「解植坤」,因在五行上木克金,對金融不利,因此改名「解直錕」。

據稱,解直錕最初只是五營區印刷廠的一名工人,後來因能力突出而擔任廠長併進行承包,此後,解直錕還收購了五營區國有不良資產。上世紀90年代,因為五營區當地的紅松資源豐富,不少人幹起盜採紅松的營生,許多老闆因此賺到第一桶金,這其中就包括解直錕。

1995年4月,解直錕成立黑龍江中植企業集團公司,當時,中植企業集團還是一家從事造紙材料的實業公司,在其率領下,「中植系」在金融領域開疆擴土。

2002年,解直錕在一場工商界酒會上與知名歌手毛阿敏相識,兩人於次年低調結婚。

此後,解直錕通過中植集團與以黑龍江牡丹江新材料為代表的5家企業進行合作,接管了哈爾濱信託投資公司,並將其更名為中融信託公司。

2010年,經緯紡機以12億元受讓中植集團所持的36%股權成為中融信託第一大股東,中植集團退居二股東。

恰恰也是在2010年前後,中植集團突然崛起。與此同時,解直錕個人財富也暴漲,2017年3月解直錕位列《2017胡潤全球富豪榜》第834名。2019年8月解直錕位列《2019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511名。2021年,解直錕再次上榜福布斯,但這次他卻是以18180萬元的現金捐贈記錄,成為《2021福布斯中國慈善榜》第26位。

中植集團旗下有金融投資、並購、財富管理、新金融四大業務板塊,核心金融平臺包括中融信託;四大財富公司-恆天財富、新湖財富、大唐財富、高晟財富,其中恆天財富規模曾破萬億;還有數百家的私募。這些平臺中,中融信託與四大財富公司一直被公認為的「中植系」彈藥庫。

解直錕通過這些財富管理平臺構建海量資金池,並締造錯綜複雜的「中植系」。

某私募基金人士向媒體表示,「中植系」的資本運作邏輯被稱為「金字塔式」,即「中植系」通過旗下公司籌措資金,收購原始資產,然後將資產進行關聯運作,最後參與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將實物資產轉化為上市公司股權+現金,然後再通過旗下公司籌措資金,如此循環。

中植集團並非一家控股型企業集團,表面上非常分散,各個平臺之間很難找到清晰的股權、業務聯繫,龐大的企業群給人的印象大多是在單打獨鬥,而其組成企業的股東和法定代表人經常變更,似乎在刻意隱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龍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