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少於兩週的稱為急性腹瀉,若症狀已拖過兩週,即成為慢性腹瀉。
腹瀉少於兩週的稱為急性腹瀉,若症狀已拖過兩週,即成為慢性腹瀉。慢性腹瀉的原因很多,例如微生物感染、自體免疫疾病、食物過敏、先天性腸病變、炎性腸症等等,都可能引發慢性腸炎,進而導致慢性腹瀉。其他如胰臟疾病、營養不良、內分泌疾病等也會引起慢性腹瀉。
有些嬰幼兒的胃-大腸反射過快,當食物吃下去後,便迅速刺激大腸蠕動,而將大腸的內容物往肛門推動。所以,他們一天要排便好幾次,第一次尚屬正常,之後就愈來愈稀了,而且常常在吃完沒多久就會解便。一些含脂肪的食物,如乳酪、冰淇淋等,具有使胃-大腸反射變慢的功效,可改善排便狀況。
幼兒喜歡亂咬東西容易吃到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東西而導致腸炎腹瀉。
老一輩的常認為長牙齒會伴隨腹瀉,其實主要是因在長牙期幼兒胃腸的免疫系統較差,而他們又喜歡亂咬東西或將手放人口中,在不知不覺中,吃到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東西,因此容易得到腸炎而導致腹瀉。尤其長牙時容易有齒槽發炎,而這些引起發炎的細菌,也可能是造成腹瀉的原因。
小孩腹瀉的治療可分成補充水分、飲食治療及病因治療三個方面。最主要的危險是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所以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的小便減少、乾哭沒有眼淚、口唇乾燥、皮膚乾且無彈性,那表示因腹瀉而有明顯脫水了。
小孩腹瀉時補充水分,以口服電解質水溶液最為恰當。(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而水分的補充則以口服電解質水溶液最為恰當,因其能增加鈉及水分的吸收,防止病情惡化。一般的可樂、果汁、汽水或運動飲料由於所含的電解質不足,糖分又太高,所產生的高滲透壓反而會加重腹瀉,所以並不適合。但若情況緊急,又沒有電解質水溶液時,可將運動飲料加冷開水以一比一的比例稀釋後,先行餵食。
飲食治療方面,過去認為腹瀉時,若再進食易造成腹瀉更嚴重,故主張禁食,但現在的觀點認為禁食太久,會造成腸道絨毛更加萎縮,減慢腸道黏膜的修補。所以通常先禁食六至八小時,之後若無劇烈嘔吐、腹脹、腹痛的情形,則可以嘗試進食。由於腹瀉時會使腸道黏膜受損、消化酵素減少、吸收能力減退,因此年紀較小的嬰兒可採用米湯、母奶或將原本食用的配方奶稀釋,以利吸收。若腹瀉持續超過五到七天,可考慮換用不含乳糖的止瀉奶粉或黃豆蛋白配方。
至於針對病因的治療,則必須請醫師診治為宜。但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感染性腸炎多半不需服用抗生素,就能自然痊癒,有些父母捨不得孩子一直拉肚子,趕緊給他吃止瀉藥,這種見瀉止瀉的做法,可能會使遺留在體內的細菌,繼續繁殖而後患無窮,此即中醫最為反對的「閉門留寇」治標之法。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
責任編輯: 王欣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