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後是觀潮的最佳時間。圖為宋代李嵩〈月夜看潮圖〉。(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到來,俗話說:「月到中秋分外明。」原因即在於此時的月亮比其他季節的月亮更圓、更明亮。當夜深人靜時,人們仰望天空中的朗朗明月,心中自然升起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也稱為「團圓節」。
一提到中秋節,大家不免聯想到月餅以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實,除了吃月餅、賞月之外,在中秋節這天,古人還有祭月、賞桂花、飲桂花酒、觀潮等習俗。這些習俗不僅蘊含著與親人團聚的期盼,更體現出古人對天地神明的敬仰之情。
中秋節是華人的三大節日之一,各類過節時的傳統活動,都伴隨著悠久的文化內涵。可惜的是,匆忙的現代人主要關心的是能放假、休息,而忘了頭頂上的月亮就像老媽媽一樣,隨時都在關心、想念著你。以下帶著大家溫習一下逐漸被遺忘的傳統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
在古代的黃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為仲秋。
說到中秋節的由來,這得從它的另一個名字「月夕」說起。《禮記》中曾多次提到「天子春分朝日,秋分夕月」,這裡的朝和夕是祭祀的意思,也就是說,周天子在春分這天祭日,秋分這天祭月。
為甚麼天子要祭日、祭月呢?原來,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也就是天的兒子,平日做事要看德行,遇到大事時則要祭祀天地,每年在固定時日舉辦大型的祭天活動,春分和秋分這兩天要分別祭祀日、月,這樣才能更好的根據上天的旨意來治理天下。
中秋節正式成為歲時節日,應起於唐朝,唐書太宗紀,以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以後就成為年中節日。至宋代更為普遍,常在中秋舉行歡宴的活動。至明清時,中秋節儼然成為華人重要的傳統佳節之一。
唐玄宗遊月宮的故事
現代人應該都知道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典故;但在中國古代,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則是唐玄宗遊月宮的故事。
在開元年間的中秋夜晚,一位道長邀請唐玄宗同遊月宮。(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根據唐代最初的記載說,在開元年間的中秋夜晚,一位道長邀請唐玄宗同遊月宮,道長使用神通架起了一座銀色的大橋,直通月亮,兩人走了很久,來到一座城門前,門上的匾額題著「廣寒清虛之府」。這時候,他們已來到了月宮。
月宮裡有數百名的仙女在城內翩翩起舞,仙樂的聲音清麗無比,仙女的舞姿婀娜曼妙,玄宗問:「這是甚麼曲子?」仙女回答是〈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回到人間後,憑著記憶記錄下了這首曲子,並且親自教授梨園的樂伎們譜曲,也把它命名為〈霓裳羽衣〉。
中秋節的習俗
八月十五這一天的夜晚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月圓之夜,唐人賞月的愛好使得中秋賞月風行,漸漸演變為一種風俗。賞月是一種很優雅的富於詩意的行為,親身參與其中,會獲得精神的放鬆、愉悅和詩意的滋潤,親友之間也會在這種活動中加深感情。除了賞月,古人在中秋節裡還有些甚麼樣的習俗呢?
祭月、拜月
在吃的方面,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吃月餅,明《熙朝樂事》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大意是,八月十五這一天叫做中秋,老百姓們互相餽贈月餅,有團圓的含義。
除了吃月餅以外,前面提到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因此,祭月、賞月可說是古人中秋節的重要習俗,到了後來,祭月則慢慢演變成了賞月。
元末朱元璋起兵時,以月餅秘密傳遞「八月十五日殺韃子(即蒙古)」的訊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將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
明《正德江寧縣志》中也記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闔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遊待市稱為「走月」。
賞桂花、飲桂花酒
八月桂花盛開,人們還會賞桂,釀造桂花酒。北宋《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綵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斾。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就是中秋節前,店家都會開始賣新酒,重新布置門面,大家都會搶著喝,到了中午,每家的酒就都賣光了。
觀潮
中秋節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習俗,那就是觀潮,中秋節前後是觀潮的最佳時間。歷代詩人包括李白、孟浩然、劉禹錫、白居易、范仲淹、陸游、辛棄疾、蘇軾等,都曾寫下過關於錢塘潮水的詩句。
讓我們一起欣賞李白氣勢宏闊的《橫江詞》:
海神東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
中秋節前後的錢塘潮氣勢磅礡,親臨的人無一不立即感受其震撼之勢,自然地升起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此時,心中不免生出「何如此?」的疑問,隱約覺得除非是神力焉能辦到?
李白果然不愧為詩仙!神來一筆讓「海神」倏然升起於外海面上,在沒有錄像帶的古代用詩讓「影片倒轉」重看一次浪潮,讀著於是從視覺、聽覺上的震撼,轉換成了心理上的感受了。
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雖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深邃的文化想像。到了現代,月下遊玩的習俗,雖已沒有舊時盛行,但人們把酒問月,盼望和家人「千里共嬋娟」的心意也還是一致的,沒有改變。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