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和喝雄黃酒的習俗。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表達對愛國詩人屈原的哀思,飲雄黃酒也是民間流傳已久的端午習俗。由於過了端午節,正是邁入炎熱盛夏的開始,不僅細菌容易滋生、食物易於腐敗,各種流行病也會變得猖獗,所以古人希望藉由飲雄黃酒達到「殺蟲避邪」的效果。
這是根源於白蛇傳的民間故事,據說白娘娘喝了雄黃酒才現了原形,所以雄黃酒包含有驅病健身的意義。《帝王歲時記勝》說:「五月五日,細切蒲根,拌以雄黃,曝而浸酒,飲餘則塗抹兒童面頰、耳鼻,並揮灑床帳間,以避毒蟲。」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雄黃辛溫有毒,具有解蟲蛇毒、攻毒燥濕殺蟲的功效,常用於癰、疽、疔、瘡、疥、癬以及毒蟲蛇傷。但由於含有毒性,需經古法嚴格炮製。正如《本草通玄》記載:「血虛大忌用之」,故血虛陰虧者忌用,孕婦也忌用,而且不管內服或外用,都不能過久、過量。
根據現代藥理研究,雄黃的水浸劑對皮膚真菌和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
根據現代藥理研究,雄黃的水浸劑對皮膚真菌和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與艾葉、蒼朮、菖蒲等混合作煙熏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殺滅作用,因此古人在端午節熏燒這些藥材,以達芳香辟濁的效果,也算是一種防疫保健措施。至於雄黃的品質鑑定,一般認為色鮮紅如雞冠、半透明不臭、多呈塊狀者品質最佳;如為色熏黃發暗,或碾碎時外紅內白,或為白色結晶者均為含砒霜或其他雜質較多,不可使用。由於雄黃的主成分三硫化二砷是提煉砒霜的原料,萬一喝了炮製不良、含有毒性的雄黃酒,多麼可怕!要是雄黃酒加熱後再喝,那就更危險了,因為雄黃忌火煆,煆燒後即分解氧化為三氧化二砷與硫,前者即砒霜的主要成分,有劇毒。
其實,早在1956年日本曾發生過一起食用含砷化合物的奶粉,導致一萬三千多人的中毒事件,其中有一百三十人喪生,有些嬰兒雖只吃了少量,也造成慢性中毒。1900年英國也有七千多人因喝了含砷的啤酒而中毒,約有一千人不幸死亡。
中醫師提醒端午節可吃粽子應景,若要喝雄黃酒就應該避免,以防砷中毒。(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基於上述的論證,可知雄黃是含砷的化合物,對人體危害大,不宜飲用。就算外用也不能大面積塗抹或長期使用,以免皮膚吸收蓄積而引起慢性中毒。萬一中毒了,初期的主要症狀為上吐下瀉,解藥是生甘草一份,綠豆二份,煎濃汁頻服。
總之,端午節人人不能免俗要吃粽子,此外還有飲菖蒲酒、懸蒲艾、掛香包、洗百草藥浴、喝午時水等傳統習俗,不僅令人懷思古之幽情,更含有防疫保健的道理,唯獨飲雄黃酒這一項,還是得戒慎恐懼,小心為妙!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
責任編輯: 王欣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