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戴香包的端午節傳統與屈原有關:「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圖片來源:ban163/Pixabay)
就要到端午節了!一想到端午節,我們總會想到那位忠君愛國,潔身自愛,可惜最終自沉汨羅的大詩人屈原。不過翻閱史料,我們會發現「端午節」的來源其實很複雜,今天的端午習俗,是不同地域的風俗、傳說融會在一起而來的。早在屈原以前,人們就有五月五包粽子、划龍舟的習俗,只是後來屈原成為了端午節最重要的紀念對象。但用功的讀者會發現,就連屈原也不是與端午節有關的唯一名人,在古人心中,還有其他人選。
屈原
最保守的說,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習俗,至遲在南朝梁的時候已經普及。大約成書於南朝梁武帝年間的吳均《續齊諧記》,是今天可見的最早記載:
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輒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君常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慧,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五日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汨羅之遺風也。
裡面提到屈原死後,楚人就有了五月五日以竹筒飯投水祭祀屈原的傳統。而到了東漢光武帝的時候,在屈原投江的長沙一帶,有一個叫歐回的人在白天祭祀屈原時,突然看見一個人自稱三閭大夫(屈原官職),對著他說:「你能時常來祭祀,這非常好。只可惜這些竹筒飯總被水裡的蛟龍吃掉。你們可以用葉子包著飯,再綁上彩線,蛟龍害怕這些,看到就會不再敢吃了。」
此後,屈原與端午節包粽子之間的習俗就緊密連繫到一起,被傳承到今天了。而最初為了驅瘟送邪的龍舟習俗,也被賦予了驅散江中之魚、以免屈原身體被吃的新意義。
伍子胥
也有傳說端午節紀念的是春秋末期的吳國大夫伍子胥,這比屈原的時代又更早一些。南朝梁宗懍著名的《荊楚歲時記》便說:
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
本來,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平所殺。伍子胥亡命到吳國以後,協助吳王闔閭順利即位,並擊破楚國。後來闔閭與越王勾踐作戰的時候不幸陣亡,由他的兒子即位,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吳王夫差。在伍子胥的輔佐下,夫差一直謹記越王的殺父之仇,最後也成功攻陷了越國。然而越王勾踐請求投降,並派人重金賄賂吳國另一個地位崇高的太宰伯嚭。在伯嚭的唆使下,夫差答應了越國。越國給吳王送來了大把金錢,以及美女西施。此後夫差大營公室,與西施一起享受著榮華富貴的安逸生活。
原本就堅決反對納降的伍子胥,不厭其煩地勸諫吳王,說越國是心腹大患,要早日圖之,不要整天只知道享樂。不耐煩的夫差,最終在伯嚭的讒言影響下,以私通齊國的罪名,賜了一把劍給伍子胥,請他自盡。
憂憤的伍子胥,在自刎前留下了遺言,要家人在他死後,把他的雙眼挖出,掛在東城門之上,好親眼看著越王踏破吳國。吳王夫差聽了大怒,下令用盛酒的革囊包裹伍子胥的屍首,拋棄於錢塘江中。後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所滅,而夫差也自刎而死。他在自刎前還用白布矇住了雙眼,因為羞於在陰間與伍子胥相見。
傳說,伍子胥屍體被投入大江的那天,正是五月五日。據吳地人的說法,伍子胥死後化為河神,因此每到端午,就會投獻粽子,祭拜伍子胥。
曹娥
到了東漢之後,端午節又多了紀念孝女曹娥的意義。根據《後漢書‧列女傳》和東晉《會稽典錄》的記載,曹娥是會稽上虞人,她父親曹盱則為巫祝,負責在祭祀的時候撫節按歌,以迎神明。
東漢漢安2年(143)五月五日的這一天,曹盱在江邊迎水神伍子胥的時候,逆濤而上,而被江水淹沒,找不到屍首。當時年僅十四歲的曹娥,於是沿江痛哭,從早到晚都沒停過。後來她撿起了一個瓠瓜,投入江中,說道:「父親的身體在哪兒,這個瓜兒就在哪兒沉沒」。等到十七天後,瓜真的沉了,於是曹娥奮不顧身地投入江中,也淹死了。
縣長度尚感動於曹娥的孝義,於是為她改葬,並命邯鄲淳為她作碑紀念。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了碑文內容,其實就是上頭的那段引文:
邯鄲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
從此曹娥也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在端午節被人們紀念的女性人物。
介子推
山西太原一帶,還有端午紀念介子推的風俗。
《後漢書.周處傳》記載:「太原舊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成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日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這也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但相傳也有在五月五日舉行的,《琴操》說:「介子綏抱木焚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舉火。」。《鄴中記》也說:「并州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燒死,世人為其忌,故不舉餉食。」
秋瑾
到了近代,因為清末革命烈士秋瑾,於黃曆六月六日(西元1907年7月15日)凌晨慷慨就義,她的死引起社會對清廷的極大反彈,間接促成了後來的辛亥革命。後來,人們因為敬佩她的詩與人格,因此往前移一個月,在端午節,也是詩人節(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一併紀念這名壯烈赴死的女性。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在時間的漫漫長河裡,曾出現過無數的文人墨客、帝王將相、英雄豪傑,在這片神州大地上用生命演繹「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他們的軀體雖然早已遠去,但他們的光輝卻留在了老百姓的心裡,被傳誦、被記載,就這樣一代一代地流傳至今。即使時空遙隔,他們依然是暗夜裡不曾抹滅的星,只待我們好好凝望,便可看見光亮。
端午時節,留此為念。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