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如何步步敗給秦國(圖片來源:Pixabay)
時逢端午,想當年楚人屈原(約前343年-約前278年),在這一天行吟澤畔,眼看著原本如日中天的楚國,如今面對強秦的蠶食鯨吞卻已國勢飄搖。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自己,對此竟是無能為力。憂思之間,懷沙自沉,徒留辭賦在人間。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作為春秋五霸之一,曾在楚莊王時代「問鼎中原」,成為第一大國的楚國,最終是怎麼在戰國後期,在楚懷王和楚頃襄王的治下一步一步花光自己的籌碼,被秦國打敗的。一起來探索屈原的傷心往事。
小人離間 楚懷王疏遠屈原
屈原,與楚國王室同姓羋,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楚國丹陽人,是上古五帝之一高陽氏(顓頊)的後裔,其先祖屈瑕受楚武王封於屈地,因此以屈為氏。屈原與楚王同宗,是其近臣,早期受到重用。
屈原擔任左徒大夫。他博聞彊記,熟讀史書,對於歷朝歷代的治亂根本,瞭然於胸。此外,他也熟讀《詩三百》,口才極佳,熟悉朝堂或外交場合的應對辭令。在朝則與楚王謀劃、議論國事,幫助他發布政令;在外交上則負責接待賓客,應對諸侯。
上官大夫靳尚,與屈原地位相當,非常妒嫉屈原。為了爭寵,而不斷向懷王詆毀屈原的人格。一次,他對懷王說:「大王讓屈原草擬詔令,屈原寫的時候都不讓大家知道內容是甚麼,等到詔令發布,就在那裡誇耀自己的能力和功勞,還總以為『沒有我,是辦不成這件事的。』」懷王聽了就信了,然後非常生氣,從此疏遠了楚國能力最強、又極為忠貞的屈原。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遭遇憂愁之謂也。
利令智昏 楚懷王自斷盟友
楚懷王(約前355年-前296年),羋姓,熊氏,名槐。曾在屈原的輔佐下勵精圖治,讓楚國國勢蒸蒸日上,不過後來逐漸重用佞臣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寵愛美人鄭袖,而排斥屈原,不再聽信他的諫言,做了許多錯誤決策。
楚懷王為人貪利忘義,見獵心喜。有一次被秦惠王所騙,害得楚國國勢從此江河日下。而他自己則被監禁於秦國至死,楚人皆悲之。
事情是這樣的。前313年,秦惠王為了離間當時對秦國最大的威脅──齊國和楚國,因此派了著名的縱橫家張儀當說客,去欺騙楚懷王,說只要他斷絕與齊國之間的同盟關係,秦國願意割讓六百里的商、於之地給楚國。
貪心的懷王一聽,大中計,直接與齊國斷交,然後派使者到秦國討要那六百里土地,誰料秦國的張儀稱:「我之前跟楚王約定的是六里地呀?從沒聽過甚麼六百里!」
三戰慘敗 楚國由盛轉衰
懷王聽了火冒三丈,氣得前312年派出十萬大軍進攻秦國。結果被秦將魏章大破於丹陽(今河南西峽以西、丹水以北地區)。秦軍不僅虜獲楚國大將屈丐,還斬首楚軍八萬,更取得楚國的漢中一帶廣大土地。
懷王於是再召集全國所有兵馬,深入到秦國國境進攻,在藍田這個地方與秦軍相持不下。結果這個時候,魏國趁楚國國力空虛,出兵襲擊楚國。楚兵擔心國家安危,於是趕緊退兵,退兵之際被秦軍衝殺一陣,再次死傷慘重。而原本楚國的盟友,齊國,生氣楚國和自己斷交,在這過程中不曾出兵援助。
這接連兩場戰役被稱為丹陽、藍田之戰。事後不久,前311年,秦國再次出兵攻楚,占領召陵。楚國在這三戰的大敗,讓原本如日中天的國力,直接衰落下去。
再聽讒言 懷王放走張儀
過一年,到了前310年。秦國派遣使者說要把漢中之地還給楚國,以此講和休戰。楚懷王認為當初要不是張儀欺騙,楚國也不至於今天這樣的地步,因此對張儀恨之入骨,回覆道:「土地就不用了,我只要張儀!把你們的張儀給我,我就甘心了!」
張儀聽了,跟秦王說:「用我一人就可以抵整個漢中地,太划算了,請讓我到楚國去吧!」
到了楚國以後,張儀又用重金賄賂了權臣靳尚和寵妃鄭袖,讓他們兩人為自己說好話。結果懷王不知著了甚麼魔,竟然真的聽進去了,就把張儀給放走了。於是楚國不僅沒有要回漢中地,連張儀也給放跑了。
當時屈原被疏遠,為了幫助楚國與齊國重修舊好,出使到齊國,回來後知道此事,向懷王進諫說:「為甚麼不殺張儀?」懷王一聽,啊,後悔!派人去追張儀,但已經來不及了。
(待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