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3年3月20日訊】中國央行好辛苦,3月17日(上週五)的晚上,仍然加班加點的發布公告,全面降准0.25個百分點。
中國央行近期準備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通知(官方網站截圖)
有金融機構表示,本次降准,大約釋放資金5000億元左右。
眾所周知,存款準備金率這個貨幣政策工具——理論上的最高值100%,意味著銀行變成沒有任何貸款功能的保險櫃;理論上的最低值則是0,也就是說,在滿足其他國家金融監管政策的情況下,存款機構可以把手頭的錢一分不落的全部放貸出去。
2018年初,中國的存款類金融機構平均法定准備金率為14.9%,經過這一次的降准,變成了7.6%,這些年來平均每年降低1.46個百分點,按照這個速度降下去,再有個幾年下來,這個存款準備金率就會降至0。
另一方面,可以想像,出於維護金融穩定、抵禦金融風險的目標,維持一定的準備金率水平(高於理論的下限)是必要的,而且,目前小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已經降至了5.0%——而本次的降准中,也特意強調,「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
按照央行的說辭,我們大致可以認為,5%的存款準備金率,就是中國金融監管體系當前所認為的準備金率的實際執行下限——這樣來推測的話,存款準備金率這個政策工具,在中國的使用壽命,恐怕也接近盡頭。
眾所周知,在中國過去30多年裡,因為直接關係到整個社會廣義貨幣供應量的高低,所以準備金率高低,對於整個社會金融條件的鬆緊都至關重要,所以,這個工具是中國央行手中約束商業銀行「特別有力」的一個政策。
但是,這麼好用、這麼有力的一個貨幣政策工具,過去這麼多年,我們卻基本沒有聽說過,說美國、歐洲、英國或者日本的央行,調整什麼準備金率,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因為是中央銀行強行規定市場上的商業銀行(國外的商業銀行一般是私有的)按照比例繳納存款準備金,而且這種規定對於商業銀行本身的市場經營活動是有負面影響的,所以準備金率規定也被稱為「最具權力色彩的央行貨幣政策」。既然,西方國家都號稱央行是獨立的,連政府都不是很關心,也不干涉市場主體的經營,所以準備金率規定在西方央行管理者眼中,本身就是介入市場太深,所以,能不用就不用。
其次,關於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管理,1974年,由十國集團中央銀行行長倡議成立巴塞爾委員會進行監管,並且在1983年形成了對銀行有廣泛約束性的《巴塞爾資本協議》。此後,這個協議不斷更新,對商業銀行越來越具有可操作性——比方說,威廉亚洲官网 的《巴塞爾協議III》,對於銀行擴張資產有最低資本要求(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要求最低資本充足率達到8%,而銀行的核心資本的充足率應為4%;而且規定了監管當局對資本充足率的監督檢查和金融機構自身信息披露要求,這種管理比準備金率規定更有效。
最後,西方國家經歷二戰之後長時間的經濟發展之後,目前信用擴張和社會整體債務擴張進入到了穩定階段,準備金率一降再降、降無可降,但廣義貨幣量的增速卻始終很慢(正因如此,2008年以來歐美日三大央行才大肆通過QE印鈔),由此導致西方國家的貨幣乘數都相當低,強行規定一個準備金率,純屬多餘。
所以,西方國家的央行並不是傻,而是他們的貨幣、債務和經濟發展,到了某個階段,不再需要準備金率這個貨幣政策工具而已。某種程度上可以這麼說說,美聯儲、歐央行、日本央行,如果有可能的話,當然也想使用準備金率調整這種政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