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忠臣于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明朝重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曾官至兵部尚書。「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膾炙人口的《石灰吟》就是于謙的名作。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大軍。但明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
據《明史》記載,于謙七歲時,有個僧人見他有奇相,稱讚說:「這是將來拯救時局的宰相。」明永樂十八(1420年)中庚子科舉人。十九年(1421年)聯捷辛丑科進士。宣德初年,授職監察御史。在與明宣宗上奏對答時,言談博雅流暢,宣宗為之傾聽。漢王朱高煦謀反時,于謙跟隨明宣宗朱瞻基親征樂安,朱高煦出城投降,宣宗命于謙口頭列數朱高煦罪狀。于謙嚴詞正氣嚴切,厲聲威嚴激烈。朱高煦趴在地上發抖,稱罪該萬死。明宣宗對此十分滿意。
于謙因參與平定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的器重,奉命巡撫山西、河南等地。明英宗時期,因得罪太監王振下獄,釋放後起用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後,于謙繼任兵部尚書,指揮明軍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明景帝時,于謙加少保、太子太傅。明天順元年英宗發動奪門之變並成功復辟之後,于謙被誣「謀逆」罪遭冤殺,抄家棄市。在成化年間獲得平反昭雪,謚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治理地方公正無私 廉政愛民深得人心
于謙奉命巡按江西等地時,曾昭雪數百件冤案。他上書說陝西一些地方的官校為害百姓,皇上就派御史去逮捕了那些貪官。皇上知道于謙可以擔當大任,正好這時各部的右侍郎可以增設為直省巡撫,便親筆寫下于謙的名字交給吏部,越級提升他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于謙到任之後,輕騎巡視所管轄的地區,接見和走訪鄉里父老,考察哪些事務應該施行,哪些應該廢除,然後馬上上書提出意見。他一年中多次上奏,稍有水旱災害,立即報告皇上。
正統六年(1441)于謙上書說:「現在河南、山西都積蓄了數百萬斤糧食。請在每年三月分時,令府州縣報上缺少食物的下等民戶,然後按分額支給他們糧食,先給豆類和高粱,其次給小米和麥子,最後給稻穀,等秋收後償還。因年老有病以及貧困而不能償還的則給予免除。州縣官吏任期已滿應當升遷的,如果預備糧不足,不能離任。還要命令上級官員經常監察。」皇上下令施行。河南黃河沿岸,經常被洪水衝開缺口。于謙令加厚建築堤壩,每個鄉里都要設亭,亭設亭長,責令其督率修繕堤壩。又命令百姓種樹挖井,結果當地榆柳夾路,行人也不再受渴了。大同孤立在塞外,按撫山西的官員常走不到,于謙請另設御史來治理。又把鎮邊將領私人開墾的田地全部收為官家屯田,以資助邊防開支。于謙的恩威遠為流行,太行山的盜賊為此而不敢露面。他在任九年,升為左侍郎,享受二品俸祿。
明英宗初期,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朝政,很器重于謙。于謙所奏請的內容,上午呈報下午就獲批復許可,此均為三楊所主持。于謙每次進京議事,總是空囊而去,權貴們就都很怨恨他。此後三楊相繼去世,太監王振弄權,正好有個御史的名字像于謙,他又曾經忤逆過王振。于謙進京朝拜時,推薦參政的王來、孫原貞來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錫迎合王振的旨意,彈劾于謙,說他因為久不得升遷而有怨望情緒,擅自推薦別人來代替自己。于謙被下到法司,判了死罪,在獄中關了三個月。後來王振知道弄錯了人,才得以獲釋,被降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官民上千人跪在宮門外上書,請求挽留于謙。周王、晉王等王爺也為于謙說話,於是皇上重新任命于謙為巡撫。當時山東、陝西流民到河南就食的達二十餘萬,于謙請求將河南、懷慶兩府儲存的糧食放出賑濟給流民。又上奏命令布政使年富安把流民聚集起來,給他們授予田地、耕牛和種子,並讓里老監督他們。于謙前後在任十九年,期間先後遭父母親喪,皇上都讓他回家治喪,隨後便令他重返職位。
土木堡之變臨危受命 忠心為國防禦京師
正統十三年(1448年),明朝邊防吃緊,于謙被召入京師,擔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蒙古也先率軍大舉入侵明朝,太監王振唆使英宗皇帝率兵親征。兵部尚書鄺埜與于謙均極力勸阻,英宗不聽,鄺埜只得隨從出征,治理軍事,于謙則留守北京管理部事。此後,明軍在土木堡大敗、明英宗被俘的噩耗傳回北京,群臣聚泣於朝。其時瓦剌騎兵在長城內四處攻伐,恐將兵臨城下。侍講徐有貞以天象有變之由鼓吹南遷,其言:「驗之星象,稽之天數,天命已去,惟南遷可以紓難。」一時朝野人心浮動,「上下無固志」。于謙厲聲回絕道:「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有鑑於南宋偏安一隅的歷史教訓,于謙決意死守帝都,其主張也獲得郕王朱祁鈺和許多大臣及太后的支持,最終廷議乃抗戰到底,即刻進入備戰狀態。
當時京師的精銳部隊已經全部陷沒,所剩下的弱兵不到十萬,人心震恐,上下驚慌。于謙請郕王發檄調兩京和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防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讓他們急速趕赴京師。于謙一一經劃部署,人心稍稍安定下來了。隨後,于謙當即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