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事件熱死人事件頻傳,我們要如何因應夏季熱傷害?(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一波波熱浪來襲,全球高溫飆破記錄,6月下旬,北美受到嚴重的熱浪侵襲、日本東京創下百年來最熱6月的記錄,上海熱到40.9℃,追平自187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史上最高溫記錄……中暑事件熱死人事件頻傳,我們要如何因應夏季熱傷害?
地球發燒了,全球中暑事件頻傳!近年來,由於地球暖化加劇,各地「火氣」愈來愈大,夏季氣溫一再飆高,熱浪襲擊全球,給人類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
當人的身體在高溫環境下持續工作、活動,體內累積過多熱量,又持續流汗,造成脫水和電解質缺乏,使身體散熱機制崩潰,而出現一些不適症狀時,就要警惕是否中暑了。中暑時如何自保?危機處理很重要。
中暑的種類和對應方式
1、熱痙攣
高溫環境下,過量運動造成的肌肉疼痛、不自主的肌肉痙攣抽搐現象,最常發生在手臂、腹部、背部、小腿的肌肉。體溫比平常高,明顯流汗。
應迅速將患者移至陰涼處休息,抽筋肌肉予以按摩,並補充水分、鹽分、運動飲料。可先採取應急措施,用1公升水加9克食鹽做成生理鹽水,讓患者飲用,一般可以緩解。
2、熱失神
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腦部血液循環出了問題,症狀是頭暈、出冷汗、意識在突然之間消失等症狀,此因流汗導致脫水和末端血管擴張,全身的血液循環降低所造成。體溫比平時高,明顯流汗,脈搏緩慢。
宜至涼爽處休息,補充水分,保持頭低腳高的姿勢,通常症狀即能緩解。
3、熱疲勞
大量流汗,水分和鹽分補給不及,形成脫水症狀。出現皮膚寒冷、明顯流汗、全身無力、嘔吐、頭痛等。
熱疲勞也是由於缺鹽導致,應急措施是先移至陰涼處,補充生理鹽水或運動飲料,再以頭低腳高的方式休息。
4、熱衰竭
過度流汗以致身體流失過多水分和鹽分,造成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出現頭痛、疲倦、焦慮、心跳快、血壓低、噁心嘔吐、大量出汗、臉色蒼白、腳步虛浮、脈搏快而弱、呼吸快而淺等症狀,意識清楚,體溫正常或稍高於40℃。一般於中暑前發生,症狀較輕微,如果不能及時治療,症狀嚴重會變成中暑。
患者應立即移至陰涼處,盡快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以給予運動飲料,並持續觀察,若症狀無法改善,應立即送醫,採取靜脈輸液來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5、中暑
這是最嚴重的一種狀況,常發生在高溫、沒有風的環境中,患者體溫調節失衡,過多熱量無法及時排出,排汗困難,體溫高於40℃(口腔溫度高於39.4℃),症狀有頭痛、頭暈、作嘔、皮膚紅熱乾燥、意識錯亂、行為異常、脈搏急而強、癲癇,甚至血壓下降、昏迷。
中暑者必須緊急送醫處置,否則可能造成中樞神經受損,致死率很高。
中暑患者緊急處置
如果身邊有人中暑需要就醫,在救護車或專業醫護人員到場前,我們應該如何給予幫助?急症科醫生有以下5點建議:
1、將患者帶離炎熱或曝晒地區,到陰涼處休息,並解開患者的衣物。
2、如果患者清醒,可給予適量飲水,補充電解質。
3、在患者身上灑水以降溫,或以溼毛巾擦拭其頸部、腋下等有主要血管經過的部位,若剛好有冰袋可以運用,或找來冰粒用毛巾包裹使用也可以。
4、用扇子或電扇幫助患者帶走熱力,加速汗水的蒸發。
5、將患者的前臂浸泡到水中也能幫助降溫,但要注意的是局部浸水而非全身,避免體溫急降導致心臟負荷過重和暈眩。
如果自行送醫,要將病人放置在空氣流通的開放性交通工具上,運送時並持續降溫,但是如果患者出現顫抖或溫度已經降至38℃時,就要停止降溫。
預防中暑的要點
事先防範是避免中暑的最佳方法,預防中暑有以下9個要點:
1、多喝水,並且要適度補充水分,以防脫水。
2、不在日晒下或悶熱的停泊汽車內逗留。
3、不在高溫或大太陽下工作,工作盡量調整到比較涼快的時段。如需於炎熱環境中工作,則盡可能加設遮蔭設備,並適當在涼快處休息。
4、穿著涼爽、淺色、不束縛身體的衣物,以減少身體吸熱,並方便排汗、散熱。
5、戶外活動應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和戴上能阻隔紫外線的太陽眼鏡,定時塗抹防晒係數15或以上的防晒品。
6、運動前2小時喝水500c.c.以上,運動超過1小時,最好補充一些含少許鹽分的水。
7、酷暑不宜從事長程的遠足、登山活動或是劇烈運動。
8、室內活動時,應保持室內的通風,盡量開窗、開電扇或冷氣。
9、含咖啡因(如:茶、咖啡)或酒精飲品會加速身體水分透過泌尿系統而流失,少喝為宜。
此外,小孩、老年人、體虛者、肥胖者、慢性病患等是中暑的高危險群,而身體狀況不佳時(如:過度勞累、睡眠不足、飲酒過度等)也要特別警惕可能發生中暑的風險。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