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講堂】夏季預防熱傷害(圖)
夏季炎熱,很容易出現熱衰竭及中暑,這是除了晒傷之外,最可怕的熱傷害。(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夏季炎熱,尤其海島型氣候,溼度較大,不易散熱,很容易出現熱衰竭及中暑,這是除了晒傷之外,最可怕的熱傷害。
夏季不時會有高溫現象,新聞中常見有人因熱衰竭或中暑送醫的消息,若不及時處理,很可能導致器官衰竭,危及生命。中暑的死亡率很高,不能不加以提防。
熱衰竭或中暑,最主要是年輕族群因運動競賽或體能訓練時產生的問題,再來是超過70歲的老人,也是中暑的危險族群之一。熱衰竭不等於中暑,只是中暑的前兆。很多人來到急診或門診,說自己中暑了,那絕對不是中暑,因為中暑的人,意識已經不清楚了,不可能自己走進診間來說明的。
人體的散熱主要是靠空氣對流(電風扇)、紅外線輻射(待在陰涼處)與傳導降溫(如冰敷)來降溫。實際溫度與體感溫度不一定一樣,體感溫度會因溼度、風速與氣溫有所不同;流汗蒸發也可散熱,當溼度高於75%,身體就難以透過蒸發來散熱。體感溫度過高容易中暑。
嚴重的熱傷害就是中暑及熱衰竭,雖說是兩種不同疾病,但熱衰竭處理不當,往往會惡化成嚴重的中暑,因此熱衰竭也可說是中暑的前兆。熱衰竭是因劇烈的運動或酷熱的環境,讓人流失過多的水分與電解質,導致心血管系統衰竭,體溫上升,不超過40℃,還會出現頭暈、頭痛、無力虛弱、大量出汗、皮膚溼冷、臉色蒼白、心跳加速、姿勢性低血壓、噁心嘔吐、肌肉抽筋等。
中暑時就嚴重了,中心體溫超過40℃,還會出現中樞神經異常的症狀,如:意識混亂不清、情緒不穩、說話不清楚等,皮膚乾燥無汗出,此時有生命危險,應一邊降溫,一邊送醫。
那要如何降溫呢?首先移至陰涼處,揭開多餘衣物,意識尚清楚,且沒有噁心嘔吐者,可給予濃度在0.1~0.2%的食鹽水或運動飲料,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還可往患者身上灑水降溫,準備多條毛巾裝在有冰塊或冷水的桶子裡,然後將毛巾敷在頸部、雙側腋下及鼠蹊部,毛巾數分鐘更換一次,10至15分鐘內結束降溫的處理。
夏天避暑,不要過度貪涼,最好不要在滿身大汗時大量喝冰水或沖涼,而造成氣血混亂;可多喝水,常喝溫水,即使喝冷飲也要含在嘴裡慢慢喝下去;待在冷氣房,水分蒸發較少,也不要忘記喝水,流汗時更要多喝。若不喜歡水淡而無味,可喝一些茶飲,如:烏龍茶、綠茶、花草茶、大麥茶等。大麥茶是把大麥炒成焦黃,用熱水沖泡二、三分鐘就可浸出濃郁的茶香。大麥茶可開胃、養胃、暖胃、幫助消化、減肥,適合各個年齡層飲用;大麥茶也能降暑,是悶熱夏季的良好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