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和發改委發布公告,將管控境內金融機構赴境外發行債券。(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12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12月28日,中國央行和發改委發布公告,將管控境內金融機構赴境外發行債券。從北京當局的表述來看,中國經濟面臨債務等金融風險。
港臺時間12月28日晚間,中國央行官方網站發布的公告顯示,針對境內金融機構在境外發行債券制度,現決定廢止《境內金融機構赴香港特別行政區發行人民幣債券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以後境內金融機構赴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統一由中國央行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分工負責。
根據官方定義,中國境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統稱為境內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村鎮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也包括國有及股份制的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投資銀行)、財務公司、第三方理財公司等。
根據中國央行和發改委有關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的新聞稿,自《暫行辦法》發布以來,截至2021年上半年,境內金融機構共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1478億元。
新聞稿顯示,《暫行辦法》廢止後,境內金融機構赴香港及香港之外的其它國家(地區)發行本、外幣債券,需要計算並報送本機構的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在此上限內,央行對其本、外幣債券餘額進行核准。同時,金融機構在赴境外發行債券前,需要向發改委申請辦理備案登記手續,及時報送發行信息。
新規出臺,或意味著中國金融風險出現了新變化,原有規定已經難以適配,這從中國央行行長易綱的表態也可見一斑。
12月28日,中國央行召開年終會議,易綱稱,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影響下,中國經濟短期面臨下行壓力,必須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易綱在接受官媒《新華社》採訪時稱,個別房企出險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已積極採取措施,穩妥有序化解風險。「總體上看,對市場經濟中發生的風險事件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處理,壓實股東和屬地責任,穩妥化解各類風險。」
眾所周知,今年下半年以來,以恆大集團債券違約開始,多個房地產開發商債務危機爆發,至今仍未有穩妥解決方案。因此,中國官方對於各類企業和機構到境外發行債券才會進一步管控。
中國經濟還面臨著更多的挑戰。11月27日,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財經》年會2022:預測與戰略」上表示,現在經濟形勢不容掉以輕心,要警惕疫情「黑天鵝」和債務、產業鏈重構、低碳衝擊三大「灰犀牛」。
「灰犀牛」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學者米歇爾·渥克(Michele Wucker)2013年1月在達沃斯全球論壇上首次提出,並在她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中做出具體描述:「灰犀牛指的是概率極大、衝擊力極強卻被忽視的風險,一個我們應該意識到的風險,就像一頭兩噸重的犀牛,把牛角對準我們全速攻擊。」
早在2017年7月17日,中共黨報《人民日報》發表了評論文章《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文中提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黑天鵝」通常指的是小概率但影響巨大、難以預知且罕見的事件。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被經濟學界認為是典型的「黑天鵝」事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