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溫地區待久的,最容易產生凍傷,如:冬季運動喜好者、軍事人員等。
在低溫地區待久的,最容易產生凍傷,首先出現的症狀是麻木,然後是皮膚出現白藍樣的血流不暢,之後可能會出現腫脹與起水泡。
凍傷是皮膚或組織接觸到低溫所產生的傷害,首先出現的症狀是麻木,然後是皮膚出現白藍樣的血流不暢,之後可能會出現腫脹與起水泡,手、腳與面部是最常受影響的地方。併發症可能會出現失溫與腔室症候群(compartment syndrome)。腔室症候群是對肢體、生命產生威脅的一種狀況,是由於身體某部位神經、血管及肌肉在一個封閉的空間中受到壓迫。
凍傷治療首先就是要復溫
凍傷的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吸菸者、酒精成癮者、之前有凍傷者等。
在低溫地區待久的,最容易產生凍傷,如:冬季運動喜好者、軍事人員、無家可歸者;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吸菸者、酒精成癮者、心理疾患者、之前有凍傷者。凍傷的嚴重程度可分為四級,淺表凍傷屬一至二級,深部凍傷屬三至四級,骨骼掃瞄與核磁共振可看出凍傷的程度。
凍傷的預防,包括:穿著暖和的衣物、補充水分與營養、避免低溫與保持體力。治療首先就是要復溫,不要再回到低溫的環境,嚴重的可使用抗血栓藥物與血栓溶解藥物,是否截肢?需觀察數月後,看受損程度決定。
中醫應用內服藥治療凍瘡
凍傷在中醫用凍瘡、凍爛瘡、凍裂、凍風等名詞,在《外科大成》中提出「宜服內托之藥,以助陽氣」,強調可應用內服藥治療凍瘡。
人身之氣血經脈,得熱則行,得寒則凝。寒主收引,易傷陽氣,若人體陽氣不足,抗寒不利,則皮下小動脈收縮,久之血管麻痺擴張,靜脈瘀血,局部血液循環不利而發病,瘀滯使陽氣更不能到達肌膚末端,使局部陽氣更虛,瘀滯更重,瘀久化熱成毒,出現紅、腫、熱、痛及潰瘍的徵象。
在內治方面,若寒凝血瘀,宜溫經散寒、祛瘀通脈,常用藥有如:當歸、川芎、桂枝、白芍、甘草、細辛、麻黃等。若已經寒凝化熱,宜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常用藥有如:當歸、銀花、玄參、紫草、乳香、板藍根等。
凍瘡發生時,用白蘿蔔絞汁不加水,溫度40℃左右,浸泡回溫,冷了再加溫。(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凍瘡發生時,不要用熱水浸泡回溫,這樣會造成更嚴重的發炎,而是用一些清涼的物質。有學者建議用蘿蔔水浸泡,用白蘿蔔絞汁不加水,溫度40℃左右,浸泡回溫,冷了再加溫。白蘿蔔清涼,加上40℃的溫度,可讓肢體回溫,又不會造成發炎。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