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全世界都知道這場瘟疫是人禍(圖)

沒有真心認錯 就不是真心哀悼

 2020-04-09 14: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4月4日,武漢市一條街道上,身穿防毒服的社區志願者默哀三分鐘。
4月4日,武漢市一條街道上,身穿防毒服的社區志願者默哀三分鐘。(圖片來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4月9日訊】清明節全國上下同一時間為武漢疫症死者默哀三分鐘,國旗降半,汽笛齊鳴,舉國同悲。但這一天的報紙雜誌,在所有新聞圖片套黑印刷的同時,只有七常委的照片彩色印刷,這意味著武漢疫情只是十四億人民的喪事,與七常委無關。

中共想以舉國同悲來了結這場曠古未有之人間悲劇,好像哀音一過,事情就完了,大家一起往前看,趕緊復工復產,共同對外。但對那些失去親人的國人,那些在疫症期間受盡折磨的國人,對那些面臨經濟困境、來日茫茫的國人,真的哀音一過,日子翻新,痛苦遠去,信心又十足了嗎?

實際情況當然不是如此。悲劇的源頭在哪裡?真相如何?誰該被追責?教訓是什麼?種種問題都沒有答案。把鍋甩(推卸責任)給美國義大利,顯然甩不出去,至今,中央沒有交代病毒從哪裡來。疫症平息,應該騰出手來追查病毒源頭,追查什麼原因令病毒廣泛流行,追查在疫情初發期,地方官員如何掩蓋疫情,延誤上報,國家防控中心等專家學者,有沒有作出過誤判,地方上報中央後,是哪一個層級的中央官員下令「留中不發」,誰下令嚴控輿論,抓捕公民記者,誰應該對整個抗疫的失誤負最後責任?

疫症大流行後,舉國防控措施的得失,也應該深刻檢討。哪些政策及時又合理,哪些政策過火又多餘,哪些有效,哪些有反效果,哪些短期正面,而長期影響很壞,哪些短期雖負面,但長期又產生積極影響。哀悼期一過,這些應該做的事,好像都不需要做了,民間不問,政府裝聾作啞,然後舉國上下,又都袖手旁觀歐美的煎熬而歡欣鼓舞起來。

但民間真的沒有人會問嗎?

全世界都知道這場瘟疫既是天災,也是人禍,甚至根本不是天災,從頭到尾百分之百都是人禍。本來,如果不是中共對外甩鍋,如果沒有部分中國人幸災樂禍,外國人還不會那麼憤怒。病毒大流行把他們搞得全國停擺,人民死傷枕籍,經濟損失無以復加,他們自顧不暇之際,中國卻冷言冷語,防疫物資質量差劣,故意加害,要人家感恩(其實是自己趁機賺大機),還要求交換條件,種種劣行,令全世界不齒,現在已有不少國家在醞釀追責索賠。

疫症期間的對外政策有沒有失誤?有沒有因為種種傲慢、無恥、有違國際關係基本倫理的卑劣行徑,使中國的國際形象受到根本性的破壞?數十年大外宣功德毀於一旦,將使中國未來的處境更加艱難,那麼,又是誰作出對外不顧事實、不講道理、打橫來的決策?這些決策錯在哪裡,影響有多惡劣,莫非都不需要深刻檢討?

但中共的慣技,是無論什麼過錯,最終都轉移視線,文過飾非,欺哄國人,大飢荒說是天災,文革說是艱難的探索,這場疫症,又變成是舉國體制的巨大優勢。習近平的說法是:不能以前三十年否定後三十年,也不能以後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等於說,前三十年與後三十年都不能否定,中國共產黨永遠英明偉大。

幾年過去,武漢肺炎也會成為中共的偉大功績,不管死傷多少,損失如何,把疫症挺過去就是勝利。沒有什麼值得檢討反省,沒有人犯錯,只有功績蓋天,只有偉大如舊。

但那些不幸染病死亡的,是否應該得到國家賠償?那些因染病而留下終生殘疾的,如何得到政府照顧?既沒有反省,也沒有後事交代,這場給中國人造成巨大生命財產損失和精神心理傷害的大瘟疫,就準備如此從歷史上抺去嗎?

中國人怕事也善忘,很容易把一切痛苦都歸之於命運,慣於以民族主義來消解對本國政府的質疑,這是我們民族性的痼疾。沒有誰可以治癒我們,只有我們自己想辦法治癒。

政府想甩鍋,人民會答應嗎?說實話,沒有人知道。看看五毛們在聲討方方,就明白事情沒有那麼容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一過,世界又美好起來。

政府沒有真心認錯,深刻反省,政府的哀悼都是假的,人民的痛苦和哀悼才是真的,但如果人民早已習慣了痛苦,又有誰能幫他們呢?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中文大學facebook顏純鉤作者專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臉書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