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們群起搶購米麵,還擴及到瓶裝水、衛生紙、消毒液等。這種現象發生在物資供應最富足的美國,實在是匪夷所思,原因出在哪呢?資料照。(圖片來源:MARK RALSTO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4月10日訊】民以食為天,倘若超市無米,廚房無糧,人民會恐慌很正常。然而,倉儲充足,且超市米麵滿架,只是中共肺炎(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流行,華人們忽然群起搶購米麵,還擴及到瓶裝水、衛生紙、消毒液等,並將幾家主要華資超市的米麵貨架清掃一空,就連冰庫裡的冷凍水餃也一袋不剩。這種現象發生在物資供應最富足的美國,實在是匪夷所思,原因出在哪呢?
據海外中文媒體報導,肺炎疫情在美國蔓延後,川普總統宣布全國進入了緊急狀態。聖蓋博谷華人社區很早便聞風而動,華資超市前顧客大排長龍,瘋搶著大米、泡麵居家囤積。
每種社會現象背後都有其深刻的歷史原因。來自大陸的中老年移民,經歷過三年大饑荒跟十年文革,從1950到1980年代,長期都生活在物資匱乏、缺吃少穿的狀態,對於排隊採買生活用品習以為常,一有社會波動便會條件反射搶購囤貨。
洛杉磯州立大學的圖書館系宋永毅教授,花費數十年時間蒐集與編輯了「中國當代政治史資料庫」,其中一部是「中國大躍進—大饑荒資料庫(1958–1964)」,內容詳實記載全國性饑荒時期,由於嚴重短缺糧食導致幾千萬人(1500萬至4000萬統計不一)被餓死。
而經歷過這段災難時期的人們迄今心有餘悸,因此對於搶購糧食等重要民生物資形成條件反射了,養成了一種生活習慣。
面對搶購風潮,聖蓋博的吳先生見怪不怪。他表示,來自大陸的中老年移民都經歷過文革時期,相信有了糧食,大可以安定天下,小可以穩住自家。因此,無論世道怎麼亂,只要家裡囤糧了,什麼都不用怕了。即使來到美國遇上疫情,駕輕就熟採用「囤糧抗疫」的戰術。
阿罕布拉市的張太太則經歷過大陸的「票證時代」。她回憶,當時大陸發行商品購買憑證,依據商品種類分為糧票、副食品券和工業券。副食品券又細分為肉票、油票、糖票、雞蛋票等;工業券也分為布票、煤票、肥皂票和自行車票等。
凡是購買這類商品,必須鈔票加憑證,否則是買不到的。特別是糧票最重要,沒有就吃不上飯。張太太認為,大陸移民的恐慌性搶購與這段歷史也有關聯,在他們的腦海裡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遇上社會動亂則囤積糧草,居家避亂管用。
面對部分的市民恐慌性搶購,華資超市工作人員也一再解釋,超市不缺糧,只是當日補貨跟不上,要求民眾不要慌。同時超市採取了限制性措施,在次日米袋補貨之後,限制每位客人一次僅能買一袋米或最多兩袋米,避免掃空貨架。
另外,洛杉磯縣市首長也呼籲民眾勿恐慌性搶購,並強調洛杉磯地區食品資源充足,自來水源清潔、能安全飲用,無需在家囤積瓶裝水。
責任編輯: 許天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