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在洛布斯穿過萊茵河 (圖片來源:wikipedia)
中華民族數以百計的皇帝中,清朝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是其中最出類拔萃者之一。他的過人之處不僅僅是其叱吒風雲的統治,而且因為他還是一位精通文學和藝術的學者。他遍閱聖賢經傳、精研帝王道法,旁通詩文書畫、滿漢蒙藏文字等學問,成為清帝中學識最為淵博之人。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1638∼1715)被稱作「歐洲的主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王」。他在位的時期被形容為「偉大時代」、「最開明的時代」、「最接近盡善盡美的時代」。與此同時,路易十四還有更高的稱謂,如「天賜之子」、「邱庇特」(羅馬神話的主神)、「陽光之王」、「太陽王」。
身居輝煌的凡爾賽宮中的路易十四與生活在雄偉的紫禁城中的康熙皇帝幾乎處在同一個時代。他們同是幼年繼位,君臨一國,又同樣有著豐富的治國經驗,使各自的國家繁榮昌盛。300多年前,兩位勵精文化薰陶的東西方睿智君主本著海納百川的遠見卓識和瞭解對方文明的強烈願望,開啟了兩國交流的大門。
17世紀前期,由於法國不是海上強國,中法兩國之間尚無商船直接往來。法國的「東印度公司」與中國沒有任何直接聯繫,他的船隻僅僅通過印度將一些中國的貨物運到法國。當時,法國宮廷刺繡匠師瓦爾利特和園藝家羅賓已創建了刺繡協會,專門向宮廷刺繡匠師提供具有東方風格的刺繡圖案和設計風格,可見當時法國人對東方的熱愛。
17世紀中期,中國瓷器在中國以外地區仍被視為罕見的珍玩,只有凡爾賽這樣少數大宮廷才較大規模地陳列和收藏瓷器。
當時,宮廷生活裡的中國影響幾乎到處可見。路易十四本人習慣使用中國或按中國式樣製造的傢俱。凡爾賽宮內,王后有一整套中國傢俱。王太子的辦公室內,擺放著四把中國扶手椅和若干折疊椅。甚至國王的僕人家中,也有中國的漆桌、花瓶與掛毯等物品。
1670年,路易十四為蒙特斯潘夫人建造特里亞農宮。該宮模仿中國建築風格,被稱為「中國宮」。甚至凡爾賽宮中舉行的慶祝娛樂活動經常包括中國題材,國王與王后多次直接參與。1667年狂歡節時,凡爾賽宮舉行舞會,路易十四主持開場儀式,他的裝扮像中國人。
1685年狂歡節時,王弟菲利普最後出場,他身上穿著中國大臣的服裝。1700年1月,凡爾賽舉行盛大舞會,路易十四乘坐中國式的轎子出場。路易十四還曾設想將羅浮宮建成「國際宮殿」,其中包括中國廳與義大利廳等等。
關注對華事務雖不是路易十四的主要對外工作,但他卻力圖與中國直接聯繫。路易十四掌權初期,法、中兩國接觸有限,瞭解甚少,在他統治的數十年內,兩國的交流逐漸加強。他和宮廷曾派遣人員與商船前往中國,建立對華貿易公司,舉辦與中國相關的舞會,接見與中國有聯繫的人員或抵達法國的中國人。1684年,比利時傳教士柏應理從中國返回歐洲,其同行人員包括中國教徒瀋福崇。該年8月,他們到達巴黎。
9月15日,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接見他們,並以晚宴款待。瀋福崇應路易十四的要求用漢語朗讀祈禱詞、用筷子進食。
中國瓷器進入歐洲最初為上層人士裝飾家居所用。17世紀晚期,中國外銷瓷的歐洲市場形成且種類繁多,除了有茶具、餐具、茶葉罐、糖盒、奶罐、污水碗、剃鬚盆、痰盂、壁爐裝飾、手杖柄等之外,還有各種鳥獸和人物的瓷像,尤其是瓷佛像,西方人特別喜好蒐集,而餐具和咖啡具則是在歐洲最暢銷的品目。當時,路易十四曾命人到中國訂製帶有法國甲冑、軍徽、紋章圖案的瓷器,因此「紋章瓷」風氣大興,用瓷成風。
1698年法國建立「中國公司」,法國第一艘商船「昂菲特里特」(Amphrityite)號直接駛往中國。於10月24日停泊在澳門,31日抵達廣州,採購瓷器就開始了,除了從商人手中購買存貨,還把訂單送往景德鎮。那裡有專門從事外銷瓷生產的陶工及畫師,他們很熟悉這類加工訂貨的工作,能夠依照客人所提供的繪畫或實物,準確的模仿所需,並在很快時間內完成「訂燒瓷」。該船1700年回法國,1701年再次來華,於1703年再返法國。兩次從中國運去大量絲綢、瓷器、漆器(法語因而把漆器叫做「昂菲特里特」。一時法國風行穿著絲綢,擺設瓷器、漆器。瓷器主要為青花瓷、伊萬里瓷(Imari仿日本瓷)及琺琅彩瓷。1705年該公司改稱「皇家中國公司」,可見路易十四對於中國的重視。
對瓷器的鍾愛以及銷售瓷器的高額利潤也使法國很早就開始想方設法仿製中國瓷器。因為法國商人必須用金銀幣支付東方瓷器的進口,致使法國金銀庫存迅速空竭;在本地生產瓷器則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路易十四時期,法國成為試製瓷器的中心,法國色佛(Sevres)窯長期以來以軟質瓷的生產而具有與德國的邁森(Meissen)相匹敵的地位,所產瓷器在技術和外觀紋飾上模仿中國,而又有所創新,體現出法國人力圖理解中國文化所做出的努力。瓷器成為向法國傳遞中國形象的一座橋樑。
路易十四時代晚期,隨著各式中國漆器進口量增多,漆器在法國開始廣為流傳,而且東方式的設計幾乎獨佔領導地位,傢俱、轎子、車子、手杖無處不用漆畫上中國圖樣。貴族們還以轎子為彰顯身份之物,故而在上層社會盛極一時,連乘轎子的種種規定和轎子的顏色也完全模仿中國。
與此同時,路易十四時代中國的刺繡品與染色、愅絲等技術也傳入法國,成為時尚。路易十四時代宮廷服飾無論男女都普遍飾以刺繡、折襉、蝴蝶結等,連貴婦們的高跟鞋鞋面也是以中國絲綢、織錦為面料,飾以刺繡圖案。貴族家中則陳設著典雅、精緻的中國刺繡床罩、帷幔、插屏、窗簾等。許多普通家庭主婦都繡製家居所需的枕袋、靠墊、檯布、墊布等。路易十四的公主也熱衷於飛針走線,路易十四有時還親自為公主挑選最美麗的刺繡圖案,可見其對刺繡的鍾愛。如同仿製瓷器一樣,法國人在模仿中國紡織品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中西結合的風格。不僅如此,中國的金銀線刺繡和中國漆器上的金漆彩繪也對17、18世紀的法國繪畫、手工藝以及建築藝術、室內裝飾等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王室貴族的引領下,這股「中國趣味」風靡18世紀的法國上流社會,並傳佈到德國、英國等國家,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支配了歐洲人的審美情趣。(未完待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