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媒:習近平處理香港問題手法可疑(圖)

 2019-09-11 03:2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9
    小字

美媒認為,香港的動盪可能會給習近平帶來風險,尤其是如果香港問題加劇了中共領導層內部對其他問題的不滿和衝突的話。
美媒認為,香港的動盪可能會給習近平帶來風險,尤其是如果香港問題加劇了中共領導層內部對其他問題的不滿和衝突的話。(圖片來源:HOW HWEE YOUNG - Pool/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9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林中宇綜合報導)香港反送中」(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持續,港府遲來的撤回修例,又因未響應其它核心訴求,致事態並未平息。與此同時,或因內鬥,以習近平為首的北京當局對香港問題的處理手法受到質疑。

美媒《紐約時報》9月7日刊文稱,香港持續三個月的「反送中」行動引發全世界矚目,隨著香港公眾的憤怒情緒不斷上升,中共政府的反應變得越來越氣勢洶洶,但似乎有時難以捉摸。

報導認為,北京一直在用緩慢的節奏,來應對一場正快速變化的嚴重政治危機。

比如,最初北京允許林鄭月娥在6月份暫停修例,但拒絕讓她將其徹底撤回。這種部分的讓步反映了北京當局的強硬本能,卻引發了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報導認為,事實上林鄭月娥現在做出撤回修例的承諾被人們認為已經太少太遲。

另外,到中共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記者會時,北京最高層才首次針對香港問題做出表態。而且李克強既說「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原則不變,又重申了北京支持香港政府「依法止暴制亂」。

報導認為,很顯然,中共高層對如何應對香港問題存在分歧。

報導援引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學教授、研究中國政治問題的專家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說,北戴河會議上,似乎發生了爭論。有人建議作出讓步,但另有人則要求採取強力行動。

表明中共高層分岐的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北京官方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撤回修例的反應。

9月3日中共港澳辦的高官還在宣稱,不會對香港抗議者的訴求做出任何讓步,但一天之後,林鄭月娥就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議案,她還表示此舉得到了北京的認同。從港澳辦到中聯辦到外交部的官員們,甚至官媒都對此保持了沉默。

報導認為,中共官員和官方新聞媒體對林鄭月娥讓步之舉的沉默表明,北京想要抑制大陸對此展開公開討論。它眼下最深的恐懼似乎是,香港街頭要求更大政治問責甚至實行普選的呼聲,會在大陸擴散。因而自爆發「反送中」以來,北京已發起了一場基於虛假信息的針對香港抗議者和反對派領導人的宣傳運動。

北京政治分析人士吳強認為,由於目前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解決這場危機,北京實際上採取了拖延策略,「政府的想法是等事情發生變化,等其自行結束」。

但拖延的結果就是,北京非但沒有化解或控制危機,反而一直在幫助擴大中央政府與許多香港民眾之間的政治鴻溝。

《紐時》報導認為,事實上,習近平對香港問題的處理方式與他在美國貿易戰的做法上存在相似之處,意圖以拖待變,但這種拖延都沒能等來更好的結果。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副教授方志恆認為,北京「高估了自己控制事態的能力,低估了香港的複雜性,」

報導認為,香港的動盪可能會給習近平帶來風險,尤其是如果香港問題加劇了中共領導層內部對其他問題的不滿和衝突的話。

中央社8月26日曾披露,關於北京對港局勢定調,體制內人士近日透露,中共高層現有鷹、鴿派之爭,能否同時確保「一國」與「經濟特性」是決策關鍵指標,但失去任何一項,對中共而言都是「輸」。

外界關注到,美國國會9日復會後,很可能很快討論表決《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此案一旦通過,將對中共企圖制約香港的力量形成重大牽制,因此中共黨內對習近平不當處理香港問題造成如此困局,會有不少抱怨。

另外,習近平9月3日在中共中央黨校發出警告,在講話中重複使用了幾十次「鬥爭」這個充滿火藥味的詞。這一講話中罕見首次稱「港澳臺工作將面臨重大鬥爭」。

這一講話是在中共政治局8月30日開會敲定10月召開十九屆四中全會之後。

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顧為群對自由亞洲電臺分析說,四中全會雖然已宣布10月開會,但仍可能有變數。最大的變數是香港問題。

有分析認為,習近平之所以陷於如今沈重困局,是因為他想保黨保權,現在習近平正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臨界點上。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