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現象本質上都是套利行為。(圖片來源:sergey_p/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6月18日訊】哪裡都人多,哪裡都排隊。當然了,這是因為假期帶來了一個峰值流量,本質上和雙十一打折所以銷量爆發沒區別——人們都選擇了在同樣的時間做同樣的事情,所以肯定得排隊。
但今天我們想談的是,為什麼在普通的日子裡,有些地方也總是排很長的隊伍?某些網紅餐廳,一些潮流服裝,還有一些奶茶店,甚至你去體驗了之後覺得just so so,不過如此啊,怎麼還那麼多人排呢?上週,一家休閑品牌和一個潮牌推出的聯名款衣服,甚至遭到了全城搶購,它已經不是排隊了,這簡直是排隊參加百米衝刺!於是人們在朋友圈感嘆,老了、看不懂、不理解、不理性......今天我們就和大家揭曉排隊的秘密。
從總體來講,排隊現象是非常理性的經濟行為。本質上,排隊行為都是套利行為。
什麼叫套利呢?這是一個金融術語,在市場中人們常常使用,它說的是一個商品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價差。比如史記裡面說的,旱則資舟、水則資車,在晴天造船等洪澇的時候賣,在下雨天造車等天晴了去賣,這就是跨越時間上的套利。因為一定是下雨的時候傘更貴,船更貴,在原材料便宜的時候去製造,在有需求市場漲價的時候去銷售,這就是跨時間套利。
套利在空間上就更簡單了。古代有個越國人擅長做鞋,準備去魯國賣鞋。他老婆說,你可千萬別去,魯國人不穿鞋的,去了賣不掉。但是在真實經濟環境中,這種情況往往是大生意,因為魯國沒有競爭,同時市場廣闊。而同時,吳國人穿鞋,並且吳國的鞋子還很貴,那麼越國人就可以去魯國生產,然後再高價賣給吳國,這就是典型的在空間上套利。這個模型已經完全反應到了今天的經濟全球化當中了,它背後就是這個如此簡單的原理在起作用。
你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再來看排隊。聯名款眾人排隊瘋搶甚至引發全武行,不理性嗎?不是,因為它就是套利。潮牌大多很貴,一件T恤往往上千元,但是聯名之後只賣99元,其中就出現了巨大的價差,馬上轉手,就有數百元的套利空間。在一個有效市場裡,這種套利窗口會瞬間被填平,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衝刺搶購的時候,手機掉了都不要了。
再舉一個例子,網紅奶茶,也是排大隊。大家會問,30元一杯的奶茶,這可跟經濟學沒關係吧?我不就排隊喝杯飲料嘛,有那麼複雜麼?答案是,這依然是套利。因為小眾品牌想要成功進行營銷,它往往會製造飢餓感,通過限制產能來維持市場熱度。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供給失衡,想要的人更多,所以這杯奶茶的真實市場均衡價格並不是30元,而是50元甚至更高。所以在品牌發展初期,大量前來排隊的人,都是代購小哥,因為在市場裡,一杯奶茶馬上就有20元以上的套利空間。你說它不好喝怎麼排大隊?因為它根本就和口味沒有關係。
這樣的案例我們能舉出無窮無盡,隨便舉個例子,為什麼過去過年買票總是排大隊?道理非常簡單,因為它的真實成本不是這個價格。鐵路是一個公共產品,所以它定價極低,鐵路系統不是按照航空公司的模型來定價,因此買到就是賺到,當然就有人排隊。
再比如,大多數城市裡熱門的網紅餐廳,基本都是走性價比模式,排隊的還是套利。商家通過犧牲自己的利潤率,吸引到了更多的用戶,用高週轉率賺錢,你去觀察會發現,這種店的翻臺速度都極快。而用戶也是聰明地捕捉了這個信號,因為同樣的東西,它比全市場更便宜,吃到肚子裡,就賺到了消費者剩餘,因此它也總是不斷吸引人來排隊。
總結一下,排隊這件事背後的經濟原理今天和大家說清了,本質上都是套利行為。排隊的主要是三種人:真愛粉創造價差,套利者消滅價差,還有不明真相的旁觀者,他們推高價差。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