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9年4月30日訊】根據一份新的報告,發展中國家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將有助於吸引外國投資。但同時,如果創新項目由政府主導,實際上會扭曲創新經濟。
美國科技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週一發布的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與其吸引外資的能力成正比。
報告肯定了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做出的努力,但表示,中國仍然缺乏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這限制了外國公司將先進科學技術和創新投資引入中國。
「過去20年,中國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了進展,這一點可以從專利權指數等指標得到證明……然而,圍繞知識產權保護的不確定性,(仍然)對從事研發相關活動的外國和國內企業構成了重要的威懾。」
報告還指出,如果國家在經濟中引入非市場競爭或強制本地化等政策,最終會扭曲以創新為基礎的產業經濟。
中國政府在2014年發起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項目由政府投資超過1600億美元支持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報告以此為例指出,此舉引發了非市場競爭,可能削弱創新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
「中國引發的全球產能過剩對高科技產業的威脅越來越大,中國猖獗的補貼扭曲了多種商品的市場,從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到鋼鐵和汽車零部件。」
貿易談判核心
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美中貿易談判的核心。隨著兩國政府尋求敲定一項新的貿易協定,美國國內仍存在擔憂。上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中國列入未能充分保護知識產權的國家的「優先觀察名單」。
在本週與美方官員在北京談判前,中國官員回擊了外界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批評。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週日表示,國際上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指責「缺乏依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