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鬆的副作用:2018年底中國國有四大行美元負債超過了美元資產!(圖片來源:Adobe stock/Scanrail)
【看中國2019年4月27日訊】美聯儲從2015年底開始加息持續到2018年底,歐日中央行都拒絕跟隨,相反,卻使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將印鈔機開的不亦樂乎,這些印鈔機難道就沒有面臨問題的時候嗎?有!現在,中國的央行就遇到了問題。
近日有媒體報導,根據中國國有四大行的年度財報,2018年底其美元負債超過了美元資產。而在2013年,四大行的美元資產總額超過負債1250億美元,五年間竟發生了劇烈的逆向變化。造成這種變化的根源估計與中資企業(當然是根據指示)在海外的擴張有關(想起了在委國等地的一系列投資)。當投資效率低、甚至形成壞賬的時候,就會侵蝕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或許也與一些銀行在境內抵押人民幣在境外貸出美元有關,因為或有貸款人放棄抵押物,等等。
現在問題主要顯示在中行,到2018年底,其美元債務超過美元資產約700億美元。
當中行美元的資產和負債開始不匹配的時候、而外管局又不援助的情形下,中行只能採取以下的辦法應對:
第一,在國際市場上利用金融工具融入美元;
第二,在國內市場上高息攬儲,借入美元;
但無論那種方式,這些融資的美元都不是銀行的自有資本,而是帶息債務,雖然可以解決美元的流動性問題,但如果不能有效提升美元的投資收益率(這需要體質改革),都會讓銀行的美元資產負債表繼續惡化。
現在看來,中行在通過提升美元儲蓄利率攬儲,緩解資產負債表的壓力。今年1月23日有媒體報導,個別銀行21個月期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可達4.1%,是多數銀行同期利率(0.8%)的5倍多,相比幾年前1%左右的年利率,可謂漲速凶猛,這自然也是美元流動性短缺帶來的現象。典型的是上海農商銀行,該行推出了一款名為「外匯鑫存款」的美元定期存款,起存金額為5000美元(含)——20萬美元,18個月期、21個月期的美元存款定期利率分別為3.6%、4%;起存金額為20萬美元以上,18個月期、21個月期的美元存款定期利率分別為3.7%、4.1%。在當時,四大行中的工行、農行、建行的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期美元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為0.2%、0.3%、0.5%、0.8%,而中行起存金額為8000美元,64天、98天期美元存款定期利率分別為1.5%、1.7%。相較其它三家來說,顯然有高息攬儲的意思,這應該與其美元的資產負債表有關。
而融360數據顯示,去年12月,商業銀行人民幣定期整存整取3個月平均利率為1.445%,6個月平均利率為1.700%,1年期平均利率為1.988%。也就是說,中國銀行的美元定期存款利率已明顯高於同期的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1.7%對1.445%)。
股份制銀行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普遍較高。浦發銀行起存金額為2000美元,6個月期美元存款定期利率為3%;浙商銀行起存金額為10000美元,6個月、1年期美元存款定期利率分別為3.1%、3.4%。也明顯高於人民幣同期的存款利率。背後也應該是美元流動性的需求。
到中國農曆新年時又有報導,美元存款利率繼續上漲。報導原文是這樣說的:工商銀行一位客戶經理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當前本行1萬美元以上,為期1年的美元定期存款利率已上浮至3.5%。」顯然,這不僅與工行本身的美元資產負債表有關,也與中行高息攬儲的影響有關。這個利率也明顯超過了人民幣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988%)。
少數銀行的高息攬儲行為就會導致其它銀行的存款流失,逼迫其它銀行被動提升存款利率,當大多數商業銀行的美元存款利率顯著高於本幣存款利率之後,在未來會帶來下述變化:利率差永遠是影響匯率的核心因素之一,人們會傾向於將低息幣種轉為高息幣種,帶來低息幣種的貶值,同時推動通脹,此時,資本博取的是高息收益和本幣貶值收益;如果央行繼續通過印鈔壓低本幣利率(當然是為了保資產價格),匯率和通脹的壓力就更大。所以,央行是否繼續印鈔咱並不知道,但知道的是印鈔機運轉的不暢了。市場一直在說,匯率和資產價格泡沫只能二選一,央行很不情願進行這種選擇。現在,四大銀行在代替央行直接結果是家庭恩格爾係數不斷下降,資產的地位不斷提高。隨著主要商業銀行的外匯資產負債表尤其是「大姨媽」資產負債表出現轉折,就將開啟新趨勢。
一國央行的外匯資產負債表和主要商業銀行的外匯資產負債表,往大了說體現的是國運(尤其是前者),往小了說體現的是每個人的家運,誰都在其中,沒人可以置身事外。
這篇文章的內在含義需要自己悟,繼續說透的話容易被外星人劫持……
(原標題:所有人都在其中,誰都不會遺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