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剿共途中可怕的夜間嘯營及翠微峰慘案(圖)

 2018-11-25 10:2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7
    小字

蔣鼎文、陳誠。
蔣鼎文、陳誠。(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共匪在江西時,曾製造駭人聽聞的翠微峰慘案,兩位國軍一級上將蔣鼎文和陳誠都曾回憶講述,現摘錄如下。

蔣鼎文先生在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於臺北蔣公館講述了剿匪途中可怕嘯營事件和共匪製造的翠微峰慘案:

共產黨在南昌暴動失敗之後,南窺贛、閩、粵一帶,終與湖南暴動的毛澤東合流,在井崗山(贛南)建立了根據地。中央方面年來忙於中原戰事,無暇進剿,贛、鄂、湘地方部隊雖然進剿,但收效不大。中央爲根除共禍,決對贛南共匪作一次澈底進剿,開發西北的事暫時擱置下來。委員長命令我擔任剿匪軍第四軍團總指揮,以第九師爲基幹,再配置其他部隊:朱培德爲第三軍團總指揮,以第八師爲基幹,自河南出發前往江西。我們那時稱共產黨爲朱毛,或朱毛彭黃,彭是彭德懷,黃是黃公略,以後黃公略在江西被打死。這幾年來他們在贛南施行暴力「革命」,武力發展得很快,曾經一度攻陷長沙,現在已佔領了贛南和閩西十幾縣地盤,有一次中央軍進剿,師長張輝瓚被俘而死,所以共產黨力量也不可以輕視。

我所率領的第九師是歷經戰陣,歷經補充,人員充足,足有一萬五、六千人,其餘的序列部隊隨時撥歸指揮的,事隔太久,一時不易想起。我率師南下經撫州南豐克復了廣昌,廣昌再往南去便進入到匪的老根據地,沿途都有小規模的戰鬥。以我的第九師來說,和共產黨交鋒這還是第一次,這一年贛南天氣亢熱,士官兵長途行軍,對贛南水土不服,加以進入匪區之後,共匪實行堅壁清野政策,把糧食運走藏匿或焚毀,把壯丁帶走。老弱婦孺留下,我們進入匪區後幾乎完全仰賴後方補給,有時補給中斷,士兵們便營養不良。匪區中由於經過長年封鎖,食鹽最感缺乏,這是我們行軍中一項大困擾。另外醫藥衛生器材缺乏,瘧疾猖獗,光是我第九師的病患就有三千多人,隨軍的醫護人員根本沒有辦法來醫護這樣多的病患。匪區中一切情況不明,自不能留下病患。所以,在行軍途中構成一項嚴重負擔。那時我們的空軍有限,陳嘉尚雖然用小型飛機來接濟我們奎寧丸一類的醫品,但是爲數太少,實在無濟於事。由於種種原因,行軍宿營途中時常發生嘯營,嘯營是一種非常可怕之事,由於緊張和疲勞而產生,睡眠中全營驚叫,是一種集體的歇斯底里症,我就曾親眼看見我的士兵在夜間嘯營。有一夜行軍之後,我睡在樓上,半夜沒有入睡,看見一隻小貓從熟睡的士兵身旁經過,這個士兵矇矓恍惚中一聲驚叫,全屋士兵皆在睡中隨之驚叫,怕人的很,我在樓上用手杖狂擊地板才寂靜下來。

贛南的老百姓內心大都反共,由於共產黨手段毒辣殘暴,敢怒而不敢言,也有的揭竿而起與之反抗,由於行動未能團結,步調未能一致,往往遭共產黨個別擊破,而被消滅,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我在軍隊開到寧都縣境一個地方叫翠微峰,翠微峰上聚集了兩、三千反共的老百姓,翠微峰四周都是懸崖,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共產黨除以圍困的辦法對付他們之外,眞是一籌莫展。他們聽說我進駐寧都,派人來向我乞援,歡迎我去看一看。我自己曾爬上陡壁,提起那些懸岩,我爬的時候手腿都發抖。我以彈藥糧食予以接濟,這些老百姓是反共最堅決的,我不能看他們坐以待斃。將來政府在贛南建立政權,他們都是最好的基層幹部。我因軍事調動,離開時告訴擔任綏靖主任的賀國光,請他無論如何要解決翠微峰上這三千多老百姓困難,或者把他們調下來編組訓練,或者助其械彈使其清剿殘匪。那知賀國光居然不聞不問,聽說後來這些人用白石灰寫「救我們」在山崖上,根本無人理會,全部餓死於翠微峰。

關於翠微峰事件,陳誠先生在其回憶錄中也有記載和評價,内容更加讓人震撼: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雖是一篇寓言,但當歷代兵荒馬亂之際,類似桃花源那樣可以避亂的地方,往往有之,並不一定都是幻想。善良的老百姓,爲避兵災,臨時逃了進去,因而得以全活的,爲數極眾。

臨時逃難的老百姓,目的不過就是逃難,能夠保全性命就夠了。他們既不想跟誰爭,也無意跟誰鬥。所以歷代爭戰的當局,對於逃難的老百姓,多半網開一面,並不斬盡殺絕。像黃巾賊不入鄭公鄉,見鄭玄即拜,更可見強盜也是有人性的,不一定都以濫殺無辜爲能事。

世間惟有共軍才專以濫殺爲得意傑作。他們對於逃難的老百姓,已然逃到與世隔絕的深山之中,也不肯貸其一死,還要圍攻他們,直到一一死盡才算完事。

江西寧都縣西北山中有一個翠微峰,便是避難人民被共軍迫害集體死亡的一個所在。

翠微峰是金精山十二峰的士峰,在寧都縣城西北,離城約十里。峰極高峻,兩山壁立,中僅一線之路,可貫通上下。形勢奇險。峰頂有良田二十餘石,房屋數十椽,可供二三百人棲止。民國十七(1928年)至二十年(1931年)間,附近居民憤共黨肆虐,相率上山,誓與共黨絕。寧都時陷時復,人民亦時來時去,已經過了三、四年這樣的生活了。二十年十一月,我二十六路軍一部以寧都叛投共黨,寧民又登翠微峰避難者六百餘人。由溫子和、藍渭臣、季思學等率領之,並有步槍百餘枝,槍十餘枝,據險自衛,與共黨隔絕。共軍對於這批難民焉肯放過,於是就開始圍攻。然因山勢奇險,屢攻不下,且頗有傷亡。山上難民亦以人多糧少,供應困難,健壯者因擬縋山逃亡他處,以便節省糧食。但因山高索朽,大多墮崖而死。共軍於二十年十二月,開始攻山,難民誓死拒守,直至二十一年(1932年)十二月十九日,終爲共軍攻破。山上因食糧不敷分配,早已發生「析骸易子」的慘象。國軍雖曾數度派機空投糧鹽彈藥,卒因峰高地峻,拋投不易,而無濟於事。山破之日,難民或投井,或自殺,或父殺其子,夫殺其妻,而後自殺,全山數百人,無一倖存者。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