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旗袍最大的特點是寬敞,還配上了元寶式的高領。(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歷代漢服,儘管千姿百態,但從形式上看,不外兩大類型,一為上衣下裳制,一為衣裳連屬制。
婦女的深衣,由曲裙變成雜裾,主要與內衣的演變有關。
除曲裾深衣外,古代婦女又穿襜褕(一說襜褕是在深衣的基礎上,形成一體式的服飾)。襜褕就是直裾深衣,這是一種開有直裾的衣服,它在西漢時就已出現,因褲子無褲襠,要與內衣相配合穿著,因此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而只能作為漢代女子的日常服。襜褕與傳統深衣的共同點,都是衣裳相連,「被體深邃」;不同之處則在於是襜褕的前襟之下是垂直的。隨著褲子的形式日益改進,出現了襠,此時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自東漢和魏晉南北朝,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曲裾。因此在陶俑和畫像石中,出現的頻率較低。
襜褕的更新換代,是由於袍、衫的出現。袍,也是在深衣的基礎上形成的,最初一般多穿在裡面,是一種納有絮綿的內衣。
袍服史上最驕人的標誌,是旗袍的出現和普及。清末旗袍與此不同,最大的特點是寬敞。從外形上看,大多採用平直線條,很少見曲線。腋部的收縮也不明顯。除領、袖及衣襟等部分鑲以寬闊的花邊之外,還配上了元寶式的高領。
到了三十年代,旗袍的樣式日新月異,先是流行高領,領子越高越時髦,即使是盛夏,在薄如蟬翼的旗袍上,也必加高聳及耳的硬領;後轉而流行低領,領子越低越摩登,當低到無法再低時,又乾脆省去了領子。
無論是象徵著身份高貴的深衣,抑或是飄然靈動的舞女服飾,還是尋常百姓家婦女的襦裙,無一不展示著兩千年前大漢婦女端莊婀娜的形象。衣服有等級之分,然而個中之美服卻是相通的。漢之所以能成為後世中國諸多服飾設計的楷模和典範,不得不說與其設計的精巧和凸顯的人的氣質是息息相關的。
責任編輯: 雲淡風輕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