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女子為何要將梳子插在頭上?(圖)

 2018-04-17 20: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古代女子為何要將梳子插在頭上?
《唐人宮樂圖》傳遞了宮廷的熱鬧生活。圖中仕女頭部插有玉梳。(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

古代插梳

梳篦,在中國古代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早在四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便有插梳的習慣。當時,雖不完全是為了裝飾(有的和宗教、葬俗有關),但卻是後世插梳習俗的濫觴。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論形制多麼複雜,裝飾多麼考究,它們的外形特徵基本一致,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尤以木料最常見。梳篦的造型,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

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

明清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唐代,婦女往往在頭部插梳以為裝飾,玉梳器薄、齒短,置於頭部。

唐至五代,用於頭部的玉飾品一般都較薄,且玉質精良,表面較少起伏變化,刻畫圖案多用陰線,線條直而密。

耳著明月鐺

由於禮制及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古代一直到滿清之前,漢族女子一般是不鑽耳洞戴耳環,而主要是耳璫,少數民族有鑽耳洞戴耳環。

宋代女子的耳環比較有特色,是掛在耳朵上,下部墜珠垂於耳下,明代由於一直在恢復沿襲宋制,所以也多是此種形制。

從目前掌握的材料來看,最原始的金屬耳環,大多以青銅製成,它們的造型比較簡單,只要用一根粗銅絲彎制一下便成。

宋代,耳環繁簡不一。簡單者,只以一根粗細各半的銅絲,彎製成一個圓環,尖端挑出向外。

明代,耳環崇尚輕巧。通常以一根粗約0。3釐米的金絲彎製成鉤狀,在金絲的一端,穿上兩顆大小不等的玉珠,大珠在下,小珠在上,兩珠之上再覆一片金制的圓蓋,使整個造型像一個葫蘆,俗謂「葫蘆耳環」。

在耳飾之中,又有耳墜。耳墜是在耳環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一種飾物,它的上部是一個圓環,環上綴一組墜飾,因形得名,故曰耳墜。

責任編輯: 雲淡風輕 来源:汗青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