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報燈名》裡的歷史典故和傳統文化(圖)

 2017-06-01 0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報燈名》裡的歷史典故和傳統文化
鐵面無私的一代清官--包拯。(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包公也叫包拯,他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一個歷史傳說人物。京劇《打龍袍》就是一出包公戲。它的故事源於清朝石玉昆的名著《三俠五義》。《打龍袍》常常與《遇皇后》在一起演出,這樣可以使觀眾瞭解整個故事的完整情節。從《遇皇后》到《打龍袍》故事梗概是:北宋真宗時,李宸皇妃懷了太子,遭到劉皇妃的妒嫉,陷害。臨產時,劉皇妃和郭槐用金絲狸貓剝去皮換走了太子,他們向皇帝謊報,說李宸皇妃生了個妖孽,真宗大怒,要將李皇妃推出午門斬首,在滿朝文武保奏下,李妃被打入冷宮得以倖存,但是劉皇妃又施計陷害,放火燒冷宮。李皇妃被救出雙目失明流落民間,以乞食為生。李妃所生太子,在宮內養大即宋仁宗趙禎。仁宗年間包拯奉旨到陳州賑災放糧,在天齊廟遇到一個瞎眼乞婦告狀,她歷數當年宮內秘事,並有黃綾詩帕為證,包拯知她就是當朝天子之母。包拯答應為其辨冤。包拯回京以後,借元宵節觀燈之際,暗設天雷打死張繼保燈戲,暗示當朝皇帝不孝。宋仁宗看了大怒,要將燈官治罪,包拯趁機指出皇帝不孝,仁宗又將包拯治罪。經當年宮內知情老太監陳琳道出實情,又親見先王所書黃綾詩帕,於是真相大白。宋仁宗迎接李宸妃還朝。皇娘回宮見到皇兒,想起二十多年冤枉,又知包拯也被皇帝冤押,令皇帝釋放包拯。她要懲罰當今皇帝,賜杖包拯,要他責打仁宗,包拯以打龍袍方式既化解了李氏的冤情,又不礙皇帝體面,於是包拯得到加封。

打龍袍》一共有四場戲,這「報燈名」就是《打龍袍》第二場裡燈官的數板台詞。名醜演員肖長華扮演燈官,在四十年代與金少山,李多奎,姜妙香,馬富錄等同臺演出時,就是如下台詞:

「尊萬歲在上聽,細聽我燈官報花燈:一團和氣燈,和合二聖燈,三羊開泰燈,四季平安燈,五子奪魁燈,六國封相燈,七子八婿燈,八仙過海燈,九子十成燈,十面埋伏燈。這個燈,那個燈,燈官我一時報不請。往後瞧,又一層,呂布戲貂蟬,大鬧鳳儀亭。瞧罷了一篇又一篇,昭君打馬和北番。不好了,不妙了,天雷打死張繼保」。

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這段數板台詞中的歷史典故和傳統文化。

和合二聖:傳說唐朝有一個僧人隱名埋姓,在貞觀年間隱居浙江天台山修行,後來在蘇州普明塔院(今寒山寺)任主持,後人稱他寒山,他修圓滿後成仙,即和聖。另一個同期僧人也無名,原來是被國清寺豐干禪師撿回來的棄兒,故名為拾得,曾在國清寺當和尚,後來到蘇州明塔寺院與寒山成為至交。他們二人經常結伴雲遊四方,拾得修圓滿後成仙即合聖。清朝雍正年間他們被皇帝追封為和合二聖,主管和平,婚姻等。在民間把他倆尊為神仙,象徵和睦,和氣,吉祥,萬事如意。關於他們傳說和修煉佳話,流傳至今的有不少。在此只介紹「忍耐歌」中的幾句,即: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乎?」拾得云:「只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他們的這番對話,講出了修煉人的大忍之心。

三羊開泰:即三陽開泰。三陽,按《易經》推算是正月。三陽開泰已經是句成語,即春天開始,欣欣向榮之意。三羊開泰用於歲首祝福,象徵吉祥如意。在《說文解字》裡說,古文的「羊」字與「祥」字相通。我們不妨再引申說,中文「美」和「善」二字中都含有「羊」字,古人將肥羊(大羊)稱作美,所以三羊開泰表示吉祥如意和善美好。

四季平安:這也是吉祥話,中國自古以來,也有用圖紋,繪畫和器皿來表達此意的,如繪有四季花卉的瓷瓶,國畫等。一段花卉圖案用蘭花或玉蘭代表春天,用蓮荷代表夏天,用菊代表秋天,用茶花或梅代表冬天。

五子奪魁:源於五子登科。這裡有一個典故。據《宋史・竇儀傳》記載,唐朝武則天建立後周時,在燕山府有個竇禹鈞在朝為官,他有五個兒子,名字分別叫儀,儼,侃,偁,僖。品學兼優,都應科及第做官。儀,官禮部尚書;儼,官禮部侍郎;侃,官補闕;偁,官議大夫;僖,官起居郎。當朝侍郎馮道賦詩讚曰「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竇禹鈞長壽,82歲無疾終。《三字經》裡也有記載,即「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句。

五子奪魁有吉祥年畫,畫中五個兒童嬉戲奪頭盔。最早的《五子奪魁》年畫中五子即竇燕山的五個兒子,後來演變為五個歷史名賢人,說法不一。魁即為首之意。因「魁」與「盔」同音,故年畫中畫的是象徵上進做官的頭盔。過去五子奪魁年畫是民間喜愛的教育兒童上進的畫。

六國封相: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事。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諸侯國有個五霸主,即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一公,楚莊王。到了戰國時期有七雄,即秦,楚,燕,韓,趙,魏,齊。其中以秦國勢力最強,秦要兼併其他六國。這時洛陽有個人叫蘇秦,出來遊說六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這在歷史上稱為合縱。於是蘇秦得到六國國君信任,挂六國相印。

於此有關的還有一個錐刺股的典故,就是蘇秦在未出名以前,第一次走出家門,想做官,沒人賞識,沒門路,用盡盤纏後,狼狽回家,受到父母責備,妻子,嫂子也不理他。於是他發奮圖強,鑽研兵法,常常讀書到深夜,睏倦了就用錐子扎大腿,以刺激神經使自己清醒。一年以後,他出去到六國遊說他的合縱主張,得以成功。

七子八婿:唐朝有個大將軍名叫郭子儀,在《舊唐書・郭子儀傳》裡說他有八個兒子七個女婿,都很有出息,都在朝廷做官。報燈名裡用七子八婿,可能是另有傳說,意思是他有多個出人頭第的後代。

八仙過海:這是中國古代流傳最廣的民間傳說,在明朝以前,八仙是哪八仙,人名變化較多,說法不一。直到明代吳元泰的《八仙出處東遊記》問世後,才將八仙確定下來。吳元泰對八仙名列排序是:鐵拐李,漢鐘離,藍採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中國有句成語叫八仙過海,也有個諺語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們就將八仙過海這個典故簡單的講一講:

有一天八仙約定,在蓬萊閣相聚飲酒,他們約定用當地各種海鮮為原料,每人做一道下酒菜,於是做了八個拼盤,八個熱菜,一個湯,拼盤是八仙用各自的法寶拼成。飲至酒酣,李鐵拐建議大家出海遊玩,呂洞賓說:「我等仙人今番渡海不乘舟,只憑各人道法」。大家欣然同意。於是大家離座來到海邊,漢鐘離將他使用的芭蕉扇,丟到海水中,他再站在上面,逸然自得;何仙姑使用荷花……接著其他仙人各顯神通,悠然遨行在萬頃碧波之中。這翻江倒海的聲勢,驚動了東海龍王,龍王帥領蝦兵蟹將與八仙抗爭,在混戰中龍王雖俘獲了藍採和,但是還是敗下陣來,於是東海龍王又去搬救兵,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又與八仙混戰,最後因觀音菩薩(也有傳說是如來佛)從此經過,令雙方停戰,東海龍王放出藍採和,八仙拜別觀音菩薩(如來佛),各持寶物,乘風破浪,遨遊而去。

由於從古到今用八仙過海故事創作的繪畫,玉琱,木雕,刺繡等工藝品,從皇家博物館到民間比比皆是。所以我在前面的敘述中略去了其他各位仙人使用哪種道法渡海,有興趣者可以自己去瞭解。

九子十成:中國歷史在遠古時期,沒有文字記載,是靠民間傳說。相傳在三皇五帝時期,五帝的最後兩位是堯,舜。堯傳位於舜,舜有九子,均有德,有為,他們父子共同管治理天下,於是國泰民安。此事在後來的《呂氏春秋》卷一,「去私」目下有這樣的文字記載:「堯有子十人,不與其子,授舜。舜有子九人,不與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文中「不與」是「不傳位予」的意思。

十面埋伏:在楚漢相爭時,韓信在垓下聚兵百萬,在九里山設十面埋伏,打敗了楚霸王項羽,項羽在烏江自刎。京劇有《霸王別姬》,琵琶曲有《十面埋伏》,都是以這歷史故事為題材而創作的。

呂布戲貂禪,大鬧鳳儀亭:歷史書裡有呂布其人而沒有貂蟬這個名字。這呂布戲貂蟬是出自於《三國演義》第八回。既然是演義,就有作者虛構的情節。這段故事大致是:在漢朝末年,太師董卓專權,欺天子,壓諸侯,懷篡逆之心。他有一個義子名叫呂布,助紂為虐。朝中司徒王允為人正直,憂國憂民為鏟除董卓,他將美貌歌女貂蟬收為義女,貂蟬也願為除董卓獻身,父女定下連環計,引誘董卓呂布上鉤。王允贈呂布金冠,呂布登門致謝,王允設宴,貂蟬敬酒。呂布見到貂蟬神魂顛倒。王允趁機將貂蟬許配呂布。王允又宴請董卓,令貂蟬敬酒,董卓一見貂蟬弄姿,如醉如痴,王允又趁機將貂蟬獻給董卓。董卓將貂蟬帶回府。呂布知道後責備王允,王允推說董卓將貂蟬收為義女。呂布去董府,在鳳儀亭見到貂蟬。二人正在纏綿,被董卓撞見,董卓大鬧鳳儀亭,呂布倉皇逃竄。

昭君打馬和北番:這是真人真事。據《漢書・匈奴傳》記載:「單于自言婿漢氏以親,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上書願保上谷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各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我們用現在白話講這段故事,就是說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她是漢朝宮女。在公元前34年匈奴首領呼韓邪單牽到了長城外先祿塞下,同西漢結好,他曾經三次到長安,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被許給匈奴單于為妻。她是騎馬從長安出發,出邊塞的。古時將北邊的匈奴人稱北番所以才有昭君打馬和北番的故事流傳。王昭君到匈奴後與呼韓邪單成親,將中原的文化也傳給了匈奴,使漢朝和匈奴和睦相處了60年。昭君死後葬在塞北大青山,被匈奴人奉為神仙。京劇《昭君出塞》,主要人物就三個(昭君,王龍和馬伕)但這是一出旦角唱功,丑角做功,武生翻騰並重的傳統的精彩戲。

天雷打死張繼保:這是京劇《清風亭》也叫《天雷報》的因果報應故事。劇情大意是:薛榮妻妾不和,妾周桂英在薛榮離家應試時,遭大夫人嚴氏虐待,元宵夜周在磨坊產一子,嚴氏令僕人將嬰兒棄於荒郊,周氏將血書和金簪藏於嬰兒身,被以打草鞋,磨豆腐為生的張元秀老夫妻拾回,取名張繼保,養大供其上學。13年後,張繼保遭同學欺負,回家詢問身世,被張元秀斥責跑至清風亭,恰逢周桂英為避嚴氏謀害,從家逃出去尋夫薛榮,途徑清風亭避雨,於是張元秀,張繼保與周桂英周在清風亭相遇,周認子將其帶走。張繼保被生母親領見薛榮後改名,後來中舉回老家祭祖。張元秀夫妻年邁因失子成疾無力勞作淪為乞丐,常到清風亭路口盼子歸。聽地保說張繼保得中狀元路過清風亭,張元秀夫妻前去相認,卻遭張繼保侮辱,張元秀夫妻悲憤至極碰死在清風亭外,張繼保隨被雷殛斃。

《清風亭》故事最早源於清代花部亂彈,作者不詳。除京劇外,國內各地方劇種都有演出劇本,內容大同小異。此戲寓意是做人不可忘恩負義。古人稱不孝,忘恩負義為大逆不道。佛家稱人在做天在看,人無德造大業,必遭天懲。

應當說明的是在中共當政之前的《清風亭》老戲中,有雷擊死張繼保一段。在中共當政以後,不准演天雷打死張繼保這樣結尾了。現在大陸流行的周信芳等演出的音配像《清風亭》,演到張元秀夫妻碰死就結尾了,因為毛澤東本人就是個不孝之子。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