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我們的父母。 (網路圖片)
人們常說,說話是一門藝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我們的父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一定會有「言語鼓勵」或者還可能出現「言語暴力」,如果不得當,就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對孩子造成傷害。可是我們的父母們往往從未察覺,或者後知後覺。
你怎麼這麼笨……
父母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名話就是「你怎麼那麼笨!」。我們可能認為這句話很平常,但是對孩子來說這卻是一種不被認可的態度。同時,也反映出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給孩子「貼標籤」!
你輔導孩子做作業,一道題輔導了好幾遍,孩子還是不理解,你就覺得孩子「特別笨」;孩子做不完作業哭了,你就覺得孩子「很愛哭」;你讓孩子出去和同學玩耍,孩子不想去,你就覺得孩子「膽子小」……
給孩子貼標籤體現了父母在對孩子教育過程中一種矛盾心理。我們給孩子貼標籤的同時,心裏其實是不希望孩子成為「標籤」描述的這類小朋友。我們明明知道孩子不可以打罵,需要引導,可是還是罵了。
而後果往往是,我們越貼什麼標籤,孩子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爸爸媽媽都不理解我了,我還努力什麼?
因此,作為家長,為什麼不把孩子好的一面讓孩子自己感受到呢?經常誇誇孩子,結果真的會不一樣!
孩子,你是最棒的……
家長們知道了鼓勵要比批評好後,就出現了「孩子,你是最棒的……」,「孩子,你是最乖的……」,「孩子,你是最漂亮的……」
可是,爸爸媽媽們,讚美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不能隨便誇孩子。
曾經就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關於誇獎的實驗,讓兩組孩子分別去做一系列的智力拼圖遊戲,而且這兩組孩子在拼圖前,會受到不同的誇獎。一組孩子被誇獎「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賦,你很聰明」;另一組是「你一定很努力,所以表現的才會很出色」。
然後孩子們自由選擇進行難易程度不同的智力測試。結果被誇獎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測試任務,而被說聰明的孩子,較多選擇了難度較小的測試任務。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自以為聰明的孩子,不喜歡接受挑戰。
我們如果習慣性的誇獎孩子「你是最棒的」,就是對孩子造成一種認知錯誤,孩子就是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
長此以往,孩子除了不喜歡接受挑戰外,還會產生攀比心理。一旦那些努力的孩子們超越了他,孩子還會很容易會產生心理問題。
所以,家長們要鼓勵就要誇獎孩子的努力,孩子的進步。而「最」系列的讚美詞,我們還是不要說的好。
託詞
你特別聰明,就是懶……
這句話真的是可以榮登家長、老師常用語第一名了。
當孩子考試沒考好,老師說:「你特別聰明,就是懶,下次稍微努力學一學一定能考個好成績」;當孩子做題做錯了,你說:「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粗心。」;當孩子調皮和小夥伴打架時,你說:「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不好好學。」
這種類型的話,真的不知道影響了多少孩子。
這句話會給孩子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聰明比努力更重要。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怎麼努力,除此之外,孩子總會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就會看不起平日裡那些勤奮用功的孩子,「你這麼努力,才能有這樣的成績,我不怎麼努力只和你差一點點,等我努力了,一定把你甩得遠遠的!」長此以往,不只是學習,還有日常生活、人際交往都會受到影響。
這句話還會讓孩子越來越要面子,就算他們發現自己確實不如別的小朋友,但是也不願意承認並為之努力,因為他們擔心一旦自己努力了,卻還是沒有超過別人,會讓自己處於特別尷尬的處境。過多的思想負擔,導致他們沒有辦法全力以赴!
爸媽們,你對孩子說過這三種類型的話嗎?如果有,從現在開始,嘴下留情,為時不晚!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