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缺乏主見。(網路圖片)
爸爸媽媽們都認為,孩子的好習慣好難培養呀,往往要很長的一段週期。而孩子的壞習慣,好像在轉眼間就學會了。其實不全是,很多壞習慣也是在日積月累中形成的,只是你一直沒注意,也並不知道,不信你看看以下三個壞習慣。
孩子太缺乏主見
媽媽準備帶著小花週末出門散散心,問小花想去哪裡,小花猶豫著說:隨便。媽媽問小花晚上想吃點什麼呢,小花說:不知道,你吃什麼我也吃什麼。反正無論問小花什麼,小花都沒有自己的想法。
這讓小花媽媽很著急,覺得孩子是不是心理出問題了?我讓她認真想一想,是不是在孩子從小就包辦了孩子的任何事,更多的時候是也不問孩子的想法,就算問了孩子的想法也基本沒有成全孩子,最終導致孩子潛意識裡覺得,媽媽想怎樣就怎麼樣吧,反正說了也沒用。
兒童3∼6歲正屬於獨立思考、性格發展形成的關鍵階段,若在此階段,家長事事包辦,不聽孩子的想法,會讓孩子漸漸散失主見,更不會去思考,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獨立性非常差,常常會為自己所做的事不斷後悔。
家長應從小就重視與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當孩子具備動手能力時,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與看法,並支持孩子與給孩子機會去實現想法,記得,在此過程中,適度的給予孩子鼓勵與表揚,讓孩子信心滿滿的越來越有主見。
孩子推卸責任
明明不小心把爸爸的眼鏡弄壞了,這可嚇壞明明瞭,爸爸一度的追問,明明還是堅決的回答:不是我,是你自己不小心。
原來,每次明明有犯錯誤的時候,爸爸幾乎都是嚴厲的批評明明,並且告訴明明「不可以」、「不允許」之類的。這讓明明內心裏產生了深深的恐懼感,當發生這樣的事情時,明明選擇了堅決不承認和推卸責任。
承擔責任是每個人正確人格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犯錯了,別一味的用成年人的眼光評論事件,這樣的孩子會越來越沒擔當,一旦犯錯首先會把錯誤原因歸結給別人。
孩子犯錯時,鼓勵孩子主動承擔責任,儘可能用「我覺得」、「我跟你一起」等引起孩子共鳴的語言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
媽媽給蘭蘭報名學習了鋼琴,但還沒過一週,蘭蘭就不想去學習了,覺得太累;媽媽又給蘭蘭報了像棋,蘭蘭學習兩下又不想學習了,覺得太無趣。媽媽給蘭蘭報了很多這樣的培訓班,蘭蘭都是三分鐘熱度,甚至是看書,蘭蘭也是沒看幾分鐘就東張西望,無法專注。
父母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比如爸爸和媽媽的意見不一致,比如當孩子有蘭蘭這種情況時,父母沒有真正的分析孩子三分鐘熱度的原因,任由孩子撿了西瓜丟了桃子,間接培養了孩子三心二意的壞習慣。
科學研究曾表明,專注力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允許並不打斷孩子的好奇心,但也要學會正確的觀察與發現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專注的去做一件事,哪怕是玩玩具。
以上的三個壞習慣,小派的女兒身上居然全部都有,這讓小派認真反思過自己的教育行為,當然也認真的與家庭其他成員探討過,畢竟育兒是全家人一起參與的。
小派還發現,身邊太多的父母雖然比上一代的更懂得疼愛孩子,也懂得要溫和對待等道理。但一旦發生了事件,大多的人還是會抱著愛孩子的名義,實現自己的各種想法與願望;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還是會沒忍住一次又一次的批評與指責……
成名要趁早,改掉壞習慣也是要趁早,樹還是小苗時矯正相對容易,長成了大樹就無計可施了。爸爸媽媽們,快檢查一下孩子是否有這三個壞習慣,又或者有更多?那麼,請盡快及時的修正吧。
責任編輯: 芷微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