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夏志清從文本看魯迅 評價竟惹爭議!(圖)

 2016-08-26 15: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夏志清自有對魯迅的一番見解。(圖片來源:Pexels)

與一般人對魯迅的好評價不同,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並不追隨其他人的標準來評價魯迅,他是從魯迅的文學作品,來評價魯迅。

夏志清從文本角度切入

蘇益芳指出:夏志清是堅持自由主義精神的知識份子,對於評選中國現代小說,他的確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反共」。這個偏見是為了戳破中共史家的另一個「偏見」──宣傳的共產文學。[1]

夏志清雖然肯定魯迅是最早寫新式小說的人,同時也觀察到魯迅死後被神話化,而這種殊榮是中共的製造品,在中共爭權的過程中,魯迅被認作一個受人愛戴的愛國的反政府發言人,[2]並引述1940年毛澤東民主主義論文向魯迅致敬的話作為證明,魯迅的作品在中國的傳播可以加強國民黨貪污和腐敗印象。

進入小說文本,夏志清在細部的文本分析上,不時會參照西方的文學名著,此書原以英文寫成,默認的讀者大眾為西方人士,如果使用西洋的文學名著對照,可以使得中國的小說較為易懂。如以故鄉紹興作為寫作題材對照喬哀思《都柏林人》,魯迅對於農村人物的懶散、迷信、殘酷和虛偽深感悲憤,魯迅因之摒棄了他的故鄉,然而正與喬哀思的情形一樣,故鄉同故鄉的人物仍是魯迅作品的實質[3]。

夏志清解讀文本結構

將〈狂人日記〉對照果戈爾《狂人日記》,題目與體裁皆出於果戈爾,夏志清認為魯迅仍表現出相當出色的技巧以及諷刺性。〈孔乙己〉作為抒情式小說和海明威〈尼克亞當斯〉的故事特色相近。〈藥〉是一篇對傳統生活方式的真實暴露也是一篇革命的象徵寓言,夏志清分析從華、夏二姓,代表了一個複雜的意義結構──中國的希望和絕望,華飲血之後仍活不了,象徵傳統封建的死亡,夏的受害表現了魯迅對當時中國革命的悲觀,然而,他雖悲觀,卻仍為夏的冤死表示抗議[4]。

夏志清對魯迅作品的閱讀方式,即是以作品本身的結構,來評論作品。不厭其煩地摘錄小說中的片段,以達到貼近文本的方式,而進一步將小說的人物表現,象徵意義解析出來。

夏志清分析〈阿Q正傳〉的結構機械、格調近於插科打諢。歸因於在《晨報》連載的小說,透過對文本的細讀,分析人物的性格與小說的藝術表現,諷刺了中國屢遭列強欺侮,以及阿Q之死與辛亥革命失敗之間的關連,辛亥革命並沒有改善窮苦大眾的生活。在此,夏提出了前人所未見的魯迅,對於魯迅的小說評價,往往結合魯迅小說的創作目的,給與正面評價。就小說寫作技巧而言,夏志清直言不諱,自然也就觸怒其他魯迅的擁護者。

夏志清對《徬徨》的評價高《吶喊》,尤其以〈祝福〉、〈在酒樓上〉、〈肥皂〉、〈離婚〉做為研究中國社會最深刻的作品。[5]這四篇的特色,就是對人性作了詳盡的描寫,以〈肥皂〉評價最高,夏志清不標舉其他魯迅更為知名的作品,而以這篇北京作為小說背景的小說,拋棄了魯迅慣有的傷感和疑慮,確實是種顛覆中共史家所描述的文學史觀點,細究其理由,因為此篇小說所具有的諷刺感,更為深刻。主要從對兩夫妻人性的描寫上,刻畫得很細緻,摘錄小說的片段,用來證明其所言不假。

王德威在〈重讀夏志清教授《中國現代小說史》〉提到:夏推崇文學本身的美學質素及修辭精髓。他在小說中不遺餘力的批判那些或政治挂帥、或耽於濫情的作者。[6]夏所不讚同的是將小說流於傷感說教,夏對文學性的追求借由魯迅的演講也暗示了他自己的文學理念:魯迅仍然是個人主義者,他對學生放任的革命熱情感到厭惡……反對當時在學生群中流行的革命文學,熱衷於革命的學生應該擔負更艱鉅的任務。[7]周氏兄弟兩人的散文,走向不同的道路,對魯迅的雜文,並沒有受到夏志清的青睞,在他投共以後,雜文的寫作更成了他專心一意的工作,以此來代替他創作力的衰竭[8]。

夏志清對魯迅的批判

最後關於溫情主義,是夏志清對魯迅的批判,對於青年和窮人的寬懷的態度。卻使得魯迅無法和世界名諷刺家齊名。夏志清認為魯迅的思想不夠連貫,應該對於罪惡,不論是窮人還是青年,都予以攻擊。

《中國現代小說史》挑戰了中共建國以來的文學史觀,龔鵬程在〈小說的道路中──論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舉大陸八○年代到九○重寫文學史運動中,一是對於文學從革命史擺脫,二是再次對作家的審視評價[9]。

讀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是一種瞭解魯迅的途徑,在一九五○年代末,到一九六○年代初期,在美國的華人學者如何看待魯迅。中國參與韓戰之後,美國對於中共態度的轉變,以及同時期海峽兩岸各自進行不同的文藝宣傳,雖然政治傾向不同,但就其本質而言其實類似,強化國家意識與政治立場的認同。

夏志清所反對的是文學為政治所服務,成為一種共產黨的宣傳工具,在這標準底下,許多左派作家首當其衝,革命、教化等目的與文學融合,當然不被夏志清所認同,而魯迅在這樣的標準下,得到了與中共史家給與他的不一樣的評價。

(節選自麗鎔〈初談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中的魯迅〉)

註釋

[1]蘇益芳:〈夏志清與臺灣的現代文學批評〉,頁88。

[2]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頁27。

[3]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頁30。

[4]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頁32。

[5]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頁37。

[6]王德威:〈重讀夏志清教授《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國現代小說史》序,頁xiv。

[7]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頁42。

[8]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頁44。

[9]龔鵬程:〈小說的道路中──論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收錄在陳義芝主編《臺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聯經,1999年。頁478。

来源:政大臺文所臺灣文學部落格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