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8月19日訊】
通常而言,貨幣政策是為了避免衰退和刺激經濟增長。央行通常為其自身設定目標,比如實現充分就業。CPI每年2%增長。央行希望,這些目標能夠實現GDP的可持續增長。不過,經濟學家稱如今全球各大央行運用錯誤的工具,設定錯誤的目標,各央行的貨幣政策並不能阻止系統性和經濟危機,因為貨幣政策陷入了以下四大誤區。
誤區一:貨幣貶值有利於經濟
現代經濟學家錯誤地忽略了貨幣數量變化的跨期效應。當貨幣或信貸擴張後,第一批接受者在其他人之前把錢花在現有的產品上。因此,在貨幣總體流通增加推升價格之前,他們受益於這些多餘的貨幣。第二批接受者擁有類似的優勢,只不過優勢逐漸減少。因此,這些新的貨幣經過很多雙手之後(每次都有推升價格的趨勢),這些新增貨幣的最後一批接受者發現,幾乎所有的商品價格已經上漲,而他們工資和儲蓄的購買力實際上已下降。
這就是為什麼企業及其遊說者強烈支持貨幣寬鬆。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證方面,都無法否認「坎蒂隆效應」的存在,這是膨脹的貨幣和信貸將永遠適得其反的唯一重要的原因。今天,我們看到了這個效應的影響,貧富差距急劇擴大。正是貨幣政策令大批普通民眾變得更貧窮。
誤區二:低利率是有利的
在自由市場上,利率是由由投資業務需求設定的,企業通過招標設立儲蓄存款利率,這就導致了價格水平與利率之間存在的長期相關性,也就是吉布森悖論(Gibson’s paradox),利率與總體物價水平正相關。連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費希爾、弗裡德曼都無法解釋這一悖論。
事實上,從1730年到20世紀70年代,明顯存在著物價水平與利率的相關性,這清晰地表明,企業家在準備支付利息時,考慮的因素就是他們希望從市場上獲得產品的價格水平,企業家對物價比其他的因素都更加瞭解。直到20世紀70年代,美聯儲加息後,令正常的企業活動融資成本高企,在這種成本下企業難以盈利。自那之後,貨幣政策就控制了利率,並完全忽視了市場的力量。
誤區三:擴張貨幣和信貸可刺激商業
在一個穩健貨幣的環境下,有一些企業能蓬勃發展,有一些是失敗的。蓬勃發展的企業不靠補貼獲得成功,而失敗的企業是沒有補貼的。商業環境必然會不斷發生變化,而錯誤迅速得到糾正。資本資源從那些盈利少甚至無盈利的企業中釋放出來,提供給盈利企業。假設儲蓄率穩定,低效分配資源的釋放對於成功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關鍵的一點是,不會出現信貸驅動的商業週期干擾經濟發展。
不過,這樣的環境對傳統行業來說並不是好事,他們不願意環境強加的變化。這些企業通常在業界處於主導地位,相比那些現代的、成本較低的競爭對手,傳統行業成本高且低效。他們努力遊說,並成功獲得補貼。如果有免費的資金及信貸,那麼所有與政界關係好的企業都希望分一杯羹。
這就是為何今天的貨幣環境不是穩健的,貨幣和信貸寬鬆的目的是增加GDP,而結果是成功的企業不再需要從盈利少或破產的企業吸引資金。包括成功的或失敗的所有企業,都免費地將信貸用於生產或用於避免破產當中。那麼,產生的結果就是非生產性債務不斷積累,這些債務的違約也不斷被推延
誤區四:較低的匯率有利於經濟發展
降低匯率的政策是以所有人為代價來支持出口商,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種蓄意降低出口企業員工工資價值及其他國內成本的政策,這樣的財富轉移方式最終會影響到每一個人。這一政策破壞了個人財富,尤其是那些社會的底層。
貨幣貶值不能修正貿易赤字,而貨幣貶值的政策相當於對貨幣購買力產生持續破壞,毫無益處。貨幣貶值與不穩健的貨幣政策密切相關,可能會導致GDP總額增加,但它們破壞財富,阻礙經濟發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大宗商品聯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