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已經騎虎難下。(圖片來源:網路)
【看中國2016年07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經濟不斷下行,民間投資大幅下滑。產能過剩的同時,中國遭遇流動性陷阱,央行不斷投放貨幣到市場可收效甚微。即使這樣,中國央行仍在變相「放水」,6天之內釋放流動性達4860億元,突顯其貨幣政策已經騎虎難下。
經濟下滑產能過剩 民間投資狀況仍未好轉
目前,在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國企,這些企業常年靠政府財政補貼過日子,長此以往形成了很多靠政府財政補貼活下來的「殭屍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工人數量很多,動則上萬人,甚至有十幾萬員工,一旦失業對社會影響較大。各地方政府出於「維穩」目的,不斷想方設法輸血給這些「殭屍企業」。
而這些「殭屍企業」的狀況也是各地方政府造成的,過去很多工程項目盲目上馬,存在重複建設,導致一半左右工業產品的生產能力利用率低於60%,甚至最低的只有10%,很多國有企業的產品是無用的或過時的,造成庫存和資源浪費。
同時國企不在意供求關係,不研究行業趨勢,唯盡全力擴大產能以求做大做強。由此可見,產能過剩是國企做大做強的直接後果。儘管最近中共當局派出多支部級官員領隊的調查組去調查民資投資下降問題,帶回來的結論卻仍未切中要害。政府壟斷資源主導資源配置的局面並無根本改變,這就使得權貴利益集團擠佔市場,民企的生存空間日趨狹窄。
日前,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1月∼6月的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幅僅為2.8%,並且6月份的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跌。不同地區的情況來看,降幅最大的東北地區,上半年的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31.9%。
中國央行官員坦承遭遇流動性陷阱
流動性陷阱是指貨幣政策無法刺激經濟,無論降低利率還是增加貨幣供應量都沒有作用。中國在產能過剩、民間投資下滑的時刻,卻遭遇流動性陷阱。
中國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在7月16日舉辦的「2016年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表示,從各項貨幣數據之差的趨勢看,中國已經出現「流動性陷阱」現象,這是中國20年來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
同濟大學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鐘寧樺對媒體表示,在7∼8年前,中國的M2約為17%,GDP增速保持兩位是增長。然而,眼下M2目標仍為13%,但GDP增速目標僅為6.5%∼7%,可見實際經濟增速僅為貨幣增速的一半,這就是證明貨幣政策越來越無效。
鐘寧樺認為,銀行的放貸偏好也加劇了「流動性陷阱」。為了規避風險,銀行更多選擇安全資產,於是央行釋放流動性後,銀行又將資金貸給了大型國有企業;由於缺乏投資良機,國企也持幣觀望,或再以短期存款形式存回到了銀行系統,出現了資金空轉,因此釋放更多流動性,對實體經濟的拉動有限。
中國央行難脫身 仍在變相「放水」
包括花旗銀行、摩根大通和野村證券在內的金融機構預計中國下半年會降准,但同時也有金融機構認為,中國面臨銀行業壞賬飆升等金融風險,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中國央行可能更希望通過逆回購、MLF、PSL等方式變相「放水」。
7月18日,中國央行發布消息,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結合7月下旬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2185億元,央行對14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2270億元,其中3個月530億元、6個月1345億元、1年期395億元,利率與上期持平,分別為2.75%、2.85%、3.0%。此為六日之內央行第二次進行MLF操作,7月13日,央行已經對13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2590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央行此舉意味著下半年降准預期進一步下降。降准和中短期借貸便利工具都能起到貨幣寬鬆的目的,但降准的威力要強得多,一旦貨幣過度寬鬆或將給人民幣帶來更大貶值壓力。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中國貨幣政策寬鬆還有一定空間。但未來只要看不到改革落地攻堅,就只能靠貨幣放水拖著,在龐大的債務槓桿倒逼下最終走向負利率,在此期間,經濟陷入長期低迷,資產價格持續泡沫化,流動性氾濫填平所有估值窪地。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