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明君--康熙大帝。(網路圖片)
古人認為,治理好一個國家,必須先修省自身。在位六十餘年的康熙大帝之所以能夠創下一個太平盛世,與他平日所奉行的理念與恪守的道德原則是分不開的。《庭訓格言》是由雍正皇帝追述、整理而成的,這是一部對諸皇子教誨的家訓。康熙在《庭訓格言》中總結了他一生智慧與德行的精華,康熙大帝創立千秋功業,並不僅是依靠謀略與雄心,更重要的是德行善念與寬忍的胸襟。
大善在於勸人行善 他人有錯絕不辱罵
訓曰:吾人燕居之時,惟宜言古人善行善言。朕每對爾等多教以善,爾等回家,各告爾之妻子,爾之妻子亦莫不樂於聽也。事之美,豈有逾此者乎!
翻譯:我們閑居的時候,應該多多提倡古人行善的事跡,宣講古人行善的言語。我每次都是教導你們做人要為善,你們回到家中,也要告訴你們的妻子兒女,你們的妻子兒女也不會不願意聽勸人行善的話的。世事的美善,還有比勸人行善更好的嗎!
訓曰:今外邊之無賴小人及太監等,慣詈罵人,且動輒發誓,亦如罵人之語,皆出自口。我等為人上者,斷乎不可。或使令之輩有過,小則責之,大則扑之,詈罵之亦奚為?污穢之言輕出自口,所損大矣。爾等切記之!
翻譯:現在的市井無賴、小人和太監們,習慣於責罵別人,而且動不動就賭咒發誓,發誓的話也像在罵人一樣,都從自己的口中而出。我們作為身居高位的人,絕對不能這樣做。即使是下邊辦事之人有了過錯,小錯就責問他,大錯就鞭打處罰他,又何必要辱罵不堪呢?污濁骯髒的話,輕易的從自己的口中說出來,所損失的德行是很大的。你們千萬要記住不能這樣做啊!
訓曰:朕決不欺人。即如今凡匠役人等,各有密傳技藝,決不肯告人。而朕問之,彼若開誠明奏,必密之,不告一人也。
翻譯:我絕不會欺騙他人。即使是現在平凡的手藝匠人等,他們各自都有密不傳人的技藝,是絕對不願意告訴外人的。但是如果我問到他們,他們能夠開誠佈公,坦白的告訴我,我一定會為之保密,不告訴任何人。
善念招吉祥 惡念引災禍
訓曰:凡人處世,惟當常尋歡喜。歡喜處自有一番吉祥景象。蓋喜則動善念,怒則動惡念。是故古語云:「人生一善念,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人生一惡念,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此誠至理也夫!
翻譯:作為人活在世上,應當經常追尋內心的喜悅。心生喜悅時自然有一番吉祥的景象。因為人在喜悅的時候就會動善念,人在憤怒的時候就會動惡念。
因此古話說:「人產生一個善念,善行雖然還沒有做,而吉祥的神已經跟隨他了;人產生一個惡念,惡行雖然還沒有做,而凶神就已經跟隨他了。」這真是最正確的道理啊。
訓曰:凡人存善念,天必綏之福祿以善報之。今人日持珠敬佛,欲行善之故也。苟惡念不除,即持念珠,何益?
翻譯:大凡人心存善念,上天一定會輔之以福份祿位來作為對他的善報。現在的人每天手持念珠敬佛,也是想要做善事的緣故啊。但是如果心中的惡念不除去,即使經常拿著念珠,做這些表面的形式,又有什麼益處呢?
《庭訓格言》清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撰,其子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稹(1678-1735)筆述。玄燁八歲即皇帝位,年號康熙,在位六十一年(1661-1722),死後,四子胤稹繼位,年號雍正。此書乃雍正八年(1730)胤稹追述其父在日常生活中對諸皇子的訓誡而成,共二百四十六條,包括讀書、修身、為政、待人、敬老、盡孝、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細微瑣事。因為他是給他的兒子們講的,所以很具體、生動而真實,沒有什麼虛飾。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