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戲團馴獸本領高超,且有一套「科學」的、經驗的馴服各類動物的辦法。「那獸」的表演常常令人捧腹、令人叫絕、令人神往。觀眾讚嘆「那獸」「技藝高超」、「聰明過人」、「美輪美奐」。對於馬戲團動物的表演,任憑觀眾的興趣和喜愛去評價都無可厚非,無可無不可。到馬戲團觀看動物表演,確實是一種興致勃勃的樂事,會有一種技藝美、動態美、驚異美的享受。但是如果享受提升到「那獸」:「機智聰明」、「睿智聰慧」或「智力超常」那可就是不經之談了!其實,許多「表演者」是經過了「嚴格」、「嚴厲」、「嚴酷」甚至「殘酷」的「教育」後才走上表演舞臺的!
記得小時候,我在武漢的《民眾樂園》(「新市場」)雜技團看到一個大頭小矮人,約80公分高,腦袋卻有小臉盆大。他是一個特殊的「表演者」。後來才知道,業主以慘無人道的馴獸方法把他關鎖在一個特製的高70公分左右直徑40公分左右的鐵製瓶子,將頭伸向瓶口外,全身被束縛的不像正常人那樣發育成長,只長的頭比正常人要大許多。人為的殘酷的毫無人性的讓一個能正常發育生長的小孩,成為讓觀眾「欣賞」的小矮人!小矮人也有一些笨拙的表演,拙手拙腳。拍手跺腳的觀眾不知道想沒想過小矮人的悲慘遭遇!
有關女教授「虎媽」的培育兒女的「經驗」早已傳播北美四面八方。我不知道人們為何稱其為「虎媽」。可能其人「虎背熊腰」,也可能對孩子「虎視眈眈」,或者育兒方法「虎虎生威」!?「虎」可是「王中之王」啊!其實,女教授育兒之道還是有一套的。她有一整套育兒理念、內容、方法以及目標。而且她的艱辛付出、嘔心瀝血是一般母親難以做到的。子女個個「成才」,她自然引以為傲,相當的自豪!看看她的育兒過程以及效果,說她是個「育兒專家」、「女教育家」、「強悍母親」,稱她為「虎媽」再貼切不過了。
教育是人類社會共同的事業。教育的共同目的是讓「新生一代」繼承「老一代」推動社會發展的經驗,先進的教育更重視「新生一代」人性的充分發展。世界各國都有一批各方面的教育家,不分民族、膚色、種族、地域,會產生許多教育理念、內容、方法和目標。其目的就是為了推動社會的發展和成為可靠的繼承者。英國早年有「自然教育」,讓兒童在自然的環境中愉快健康的成長;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Dewey),主張兒童做中學,做中求進步,也是讓兒童愉快健康的成長;俄國的烏申斯基以及前蘇聯的馬卡連科和蘇霍姆斯基的「歡樂教育」、「明日歡喜論」等,都強調運用兒童心理學研究成果,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施教,讓兒童愉快的、生動活潑的主動得到發展。
我們中華民族的神傳文化,其教育更是其中的艷麗奇花,尤以先賢先哲、萬世師表孔子為代表。如他以「文、行、忠、信」四方面教弟子,「文」是指詩、書、裡、樂,凡博學、審問、慎思、明辯都屬於「文」教;「行」是躬行實踐;「忠」是盡己之心來做事;「信」是言必踐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四者仍是可遵循的原則。作為華裔女教授,在講述教育子女成功的經驗時,少了人文精神,少了人性情操,少了中華優秀傳統道德,只肯定嚴格、嚴厲、嚴酷或苛刻、忍耐、懲罰,實在偏頗,不值得推崇和效仿,追崇者必危若累卵!女教授的育兒方法,過程原始、殘酷、野蠻,無異於那個大頭小矮人!
孩子有孩子的天性和天地,「玩耍」或玩具是孩子的天使,強行違逆一概剝奪之,壓抑天性,摧殘天地,讓孩子失去少兒的歡樂,少了年齡階段應得的愉悅、歡樂,失望、失落的陰影必將如影相隨,永遠無法補回;對今後人生的負面影響也是難以避免的。老實說,兒女們正在形成和發展七情六慾,會少了許多成分,情商(EQ)會十分低下,是極其可悲的,哪怕是培育的是藝術或體育人才,決絕會少了對音樂語言、旋律、藝術思維或健美的理解和感悟,只是靠反覆多次、多次反覆的技能技巧的訓練,熟能生巧,形成條件反射達到動力定型,藝術家更高深的文化修養、意境感受和意境創造很難實現!
科學家楊振寧和音樂家傅聰都自述過其父的嚴格、嚴厲、嚴酷以至「棒喝」。但沒有說自己的成才、成功和成就是「棒喝」出來的,只是對意志力和目標的認定起了某些推動作用,人的聰明才智必須是在和諧的環境中才能產生,智慧的運用只有在寧靜的狀態下才能發揮最大效應。
揚子江更多故事請看﹕
//m.yzblive.com/taxonomy/18005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