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岳飛年輕時幹過的幾件驚天動地的事(圖)

 2015-07-05 00: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岳飛像(網路圖片)

而有些人也開始給謀害岳飛的罪人秦檜翻案,有的說秦檜是無辜的,有的說秦檜殺岳飛也有一定的道理。一個900年前的歷史人物直到今天,依然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

岳飛一入軍營,竟然接連幹了幾件讓人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不僅差點毀了他的前途,幾乎就丟了性命,使他報國之路的第一年走得相當崎嶇坎坷。有人說,這是岳飛的個性,必能成大事。

岳飛越級上書

「靖康事變」爆發之後,年輕的岳飛懷著一腔報國熱情,告別了母親與妻兒,再次參了軍,他想的是要保家衛國。可岳飛從軍不久,就幹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兒,他給皇帝上了一道書。這個時候宋欽宗和宋徽宗都在金人手裡,他上書是給宋高宗趙構,也就是宋徽宗的第9個兒子、宋欽宗的弟弟。而當時,岳飛只是一個從七品的小軍官。

大家知道,過去武官也分九品。從七品倒數第三級的還是副手,那是很小的下級武官了。像岳飛這個級別的軍官,當時直接給皇帝上書的,我們按照史籍去查,只有岳飛一個人,絕無僅有。

1126年,靖康元年的12月,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丸書,讓他在河北的相州就任河北兵馬大元帥。岳飛就是相州人,所以他就在相州參加了宋高宗的部隊,投入宗澤手下,宗澤是河北兵馬大元帥趙構的副手,是副元帥。他是一員名將,當時已經年近70了。

金人北歸後,宗澤就重新佔領了開封,他頻頻地給宋高宗寫信,請他回駕開封,領導全國軍民抗擊金軍,趙構卻一路南逃根本聽都不聽。他從相州逃到北京,當時的北京就是現在河北的大名,然後從大名又逃到當時的南京,就是河南的商丘,最後逃到揚州。他越走離宋欽宗越遠,而當初宋欽宗讓他就任河北兵馬大元帥就是讓他救駕的。

他不僅越跑越遠,他還非常不信任宗澤。他信任的是當時的宰相黃潛善和另外一個副元帥汪伯彥。他後來甚至乾脆就罷了宗澤的官,讓黃潛善去接管宗澤的軍隊。

一心想報國的岳飛就是因為當時趙構的這種退縮而給皇帝上書的。那個時候岳飛還根本沒有意識到逃跑的政策是皇帝定的,他主要是指責黃潛善和汪伯彥他們不抗戰。

宋朝在等級上是非常森嚴的,越級上書在宋朝是非常犯忌的。岳飛當時告黃潛善的告狀信,最後居然就落到了黃潛善的手裡。但是,黃潛善好像也根本沒拿他當根蔥,因為覺得這個小官有什麼可說的,所以就給他批了幾個字,叫做「小臣越職,非所宜言」,意思是這個事情根本就不關你的事,所以革除官職,開除軍籍,就是相當於我們今天的「雙開」。

擅自出戰

岳飛為自己這次越級上書的衝動,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史書上說,岳飛那時候的下場是很慘的,落得腰無分文,沿街流浪。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報國之志,他後來很快又到了河北抗金前線,投奔了河北招撫使張所。他到張所部隊不到一個月,又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差點被推出轅門斬首。

原因還是因為他冒犯了頂頭上司,這次這個頂頭上司名叫王彥,這也是南宋抗金的一員名將。他比岳飛大13歲,他在張所軍中待的時間也比岳飛長得多。所以他是都統制,而岳飛在張所手下只做到統制。王彥就是岳飛的直接領導,頂頭上司。

岳飛投奔張所之後沒有多長時間,張所的河北招撫使就被撤職了,所以王彥的部隊就成為了孤軍,岳飛就跟著王彥到處打游擊。當初,王彥就駐紮在衛州新鄉石門山,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鄉。王彥看見金軍勢大,所以他比較謹慎,不太去接戰,岳飛就對這件事情很不滿意。那時候岳飛才24歲,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少年將軍,他當眾指責王彥膽怯,說「今不速戰,而更觀望,豈真欲附賊耶!」意思就是你不接戰,你就是要投降金軍的意思嘛,對不對? 那王彥沒有理岳飛,結果岳飛大怒,背著王彥,率領自己的所部直接去跟金軍交戰。

岳飛戰果輝煌,他攻佔了新鄉,擒了金軍的千戶,還殺死了金軍的黑風大王。但是擅自出戰是嚴重違反軍紀的,不出王彥所料,岳飛的輕舉妄動招來金軍的圍攻,而且禍及王彥,王彥的整軍被金軍打得七零八落。

王彥真的像岳飛所說的那麼樣膽怯,甚至是想投敵嗎?岳飛和王彥的選擇究竟誰對誰錯?這個問題歷史上也是有討論的。根據正史記載:「金兵盛,彥不敢進,飛獨引所部鏖戰。」就是這個「彥不敢進」,到底是因為確實膽怯不敢接戰呢,還是出於謹慎保留實力?從後來發生的事情來看呢,好像王彥並不是像岳飛指責的那樣是一個膽怯不敢接戰的人,因為在全軍被金兵打散了之後,王彥收拾殘部,而且在全軍將士的臉上刺了八個大字,「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從此江湖人稱「八字軍」,成為當時非常著名的一支抗金精銳。從這些證據上看起來,可以說王彥並不是一個怯戰的將軍,岳飛當初是錯怪他了。

在這件事情上,岳飛又一次為自己的年輕付出了代價,一時衝動,就造成這樣的結果。後來岳飛聽說八字軍壯大了,他就單人匹馬,前往王彥寨門,磕頭謝罪,要求重歸八字軍。從這一點上講,岳飛還是夠膽量的,胸懷也大,敢作敢為,一人做事一人當。

按宋朝軍隊的軍制,王彥是可以把岳飛殺掉的,但是他沒有殺岳飛,也沒有接納岳飛,而且據史家考證,他連一點糧食都沒有賙濟給岳飛。他讓岳飛自行前往駐守開封的宗澤那裡接受軍法處置。

王彥對這件事情始終耿耿於懷,九年後的1136年,岳飛的官階、聲譽已經遠遠超過了王彥,此時王彥病重,宋高宗有意讓岳飛接治八字軍,但是王彥堅決不同意。在這之後不久,有一次移防,王彥要坐船順長江往下遊走,岳飛就在長江邊上帶著全體高級將領準備接待他,跟他共釋前嫌。王彥先是答應了,但當他的船隊到了武昌岳飛等待的那個碼頭之後,卻沒有靠岸,而是如箭一般隨風漂流而下。實際上這是王彥對岳飛的一種羞辱,就是我不給你面子,但是岳飛並不以為然,轉過身來還向自己的將領大講八字軍當年抗金的事跡。

很多人在重新評價岳飛的時候,經常拿岳飛和王彥的衝突來說事兒,但如果完整地瞭解到這件事情的始末,就可以看出不是岳飛格局不夠大,而是王彥格局不夠大。如果王彥當初在石門山接納岳飛共同抗金,那他就是藺相如啊。

遇到伯樂

岳飛以戴罪之身回到宗澤的東京留守司。這個東京留守司也有紀律檢查委員會,人家對他所犯的罪行進行了調查。當時作出的結論是「軍中非大將令,副將下輒出號令,及改易族旗軍號者,斬」、「背軍走者,斬」,按照這個說法的話,岳飛得死兩回,所以他們就向宗澤報告,說岳飛應該處斬。

宗澤的態度和王彥的態度截然不同,他很瞭解岳飛是一個勇猛的年輕將領,也非常理解他,脫軍出戰金軍是出於愛國情懷,所以他就接納了岳飛。但是軍令如山,所以還是給他處以降級的處分。

宗澤這就等於給了岳飛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岳飛連續打了好幾個勝仗,所以宗澤很快又把他升回了統制。但是沒過幾個月,岳飛居然又跟自己的恩師兼伯樂宗澤犯顏相見,打起來了。

北宋是打仗非常講究陣法的朝代,宋太宗趙光義曾親自帶人寫了一本《平戎萬能全陣圖》,專門教將領怎麼佈陣。宋仁宗趙禎在位期間也編了一個《武經總要》,他親自畫圖來說明,並且教大家怎麼佈陣。宗澤是進士及第,是個儒將,他給了岳飛一大堆兵書,是專門研究佈陣的,並對他說:「爾勇智才藝,雖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古法,今為小將,還可應付,他日為大將,非萬全計也。」
宗澤這一番話是很有深意的,他的意思很明確:你是野路子,小打小鬧可以,將來要遇到大陣勢的話,你還真得要手頭有點東西,肚子裡有點東西才行啊。

岳飛卻很不服。他拿到陣圖,看了一段時間之後,宗澤就問他陣圖看得怎麼樣了?他說:「所賜陣圖,飛熟觀之,乃定局爾。但古今不同,豈可按固定陣圖,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讓敵看清,方可取勝。」大致的意思呢,就是岳飛認為,這圖太死板了,我打仗的時候,如果照這個圖來打,顯然就會失去很多變化的機會。所以他的理論就是:「兵無定勢,將無常法」,這才是為兵之道。

宗澤是河北兵馬元帥府副元帥,而且他是進士出身,年近古稀,德尊望重。岳飛是農民出身,只是一個統制,屁大點的官,而且什麼文憑都沒有,年紀才24歲,居然對一個有心栽培自己的上司說這種話,實在是不識好歹,太不給面子了。然而,宗澤卻沉默了一會兒說,「爾言是也」。意思是你說得對,有道理啊。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第一,岳飛確實是大將之才,他24歲的時候對兵法就早有研究,而且有自己的看法。第二,岳飛性格率真,敢想敢說,哪怕面對自己的恩師兼伯樂,他也不稍加掩飾,人龍剛氣,迎空撲面而來。

岳飛投奔宗澤不到一年,68歲的宗澤因病去世,在宗澤去世之前,他沒有隻言片語提到自己的家事,後事怎麼安排,而是大呼三聲「過河、過河、過河」。過哪一道河?過黃河; 過了黃河是什麼地方?是北邊; 北邊是什麼地方?是被金軍佔領的宋朝的淪陷區。

宗澤是一輩子對岳飛影響最大的一個伯樂,他跟岳飛相處的時間其實並不長,但是他不僅僅是從軍事上影響了岳飛,也從人格上影響了岳飛。宋人對宗澤有一句非常懇切的評論,叫做「雖身不及用,尚能為我宋得一岳飛」,認為宗澤最大的貢獻就是發現岳飛,並且重用岳飛。

来源:文化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