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燾(網路圖片)
郭嵩燾(1818年—1891年)晚清官員,湘軍創建者之一,中國首位駐外使節。乳名齡兒,學名先杞,後改名嵩燾。字伯琛,號筠仙、雲仙、筠軒,別號玉池山農、玉池老人,湖南湘陰城西人。1847年進士,1854至1856 年佐曾國藩幕。1862年授蘇松糧儲道,旋遷兩淮鹽運使。1863年任廣東巡撫,1866年罷官回籍,在長沙城南書院及思 賢講舍講學。1875年經軍機大臣文祥舉薦進入總理衙門,旋出任駐英公使,1878年兼任駐法使臣,次年迫於壓力稱病辭歸。上述為郭嵩燾一生的基本簡歷,他一生的最大轉折點還是在於1876年,他作為中國第一任駐英公使到了英國。
把郭嵩燾推向英國的直接原因,是1876年的英國駐華使館的翻譯官馬嘉裡在雲南被殺事件。清政府為了與英國「通好謝罪」,化解外交危機,就派郭嵩燾到英國去謝罪,這使得郭嵩燾就以欽差的身份來到了英國,開始了他不平凡而又悲劇的一生。
1877年1月21日,一群身著華麗服飾、頭留著辮子的中國人來到了大英帝國,他們就是郭松濤一行人。六萬里的行程不僅是郭嵩燾人生邁出的一大步,也是古老的中華文明邁出的一大步。後來,郭嵩燾把他從上海啟程到倫敦這五十天的日記,進行整理後抄寫寄送給了總理衙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使西紀行》。但是,郭嵩燾絕對沒有料到,這一本書就是他這一生悲劇的開端,也是大清王朝悲劇的體現。一場關於郭松濤一生的悲劇已經在「天朝聖國」拉開了序幕。
郭嵩燾的悲劇還是在於他清醒的比別人更早,也許他是實在的人,不能說他沒有跟上時代的潮流,應該說他跟上了西歐社會發展時代的潮流,但是他卻超越了大清帝國悲劇的歷史潮流。郭嵩燾的《使西紀行》當中,說了都是實話,都是他自己的所見所聞,為什麼會遭到如此多的諷刺和唾罵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很多言語已經傷害了我們驕傲大清帝國統治者高傲而又膽小無知的心理。在《使西紀行》裡面有一段,大概就是說「現在的狄夷和以前不同,他們也有兩千年的文明」。這句話所得有什麼錯嗎?我覺得沒有,西方人也覺得沒有。但我們大清帝國滿朝的士大夫可是相當的不滿意了,人人唾罵,因為在這些士大夫眼裡,他們的文明才是世界第一,而他們並不知道他們乘坐的只是一艘破船,只是這艘破船過於龐大,暫時還不至於沉沒。
郭嵩燾作為大清帝國的公民,他熱愛中國。但是也可以說他更愛英國。1877年2月7日。郭嵩燾覲見世界上最偉大的君主維多利亞女皇並遞交了國書。國書的開頭,使用了「呈遞大英國大君主五印度大後帝」的稱謂,這是中華民族的君主們有史以來以平等的身份與一國的君主相互稱呼,這估計又傷到了中國士大夫的心了吧,但郭松濤是高興了,因為他並沒有遭受像當年大清帝國要求馬嘎爾尼和、阿美士德那樣三跪九叩待遇。從一開始,郭嵩燾據對英國產生了好感,在另一方面,英國人對中國大使、中國人是尊重的。當時有這樣的一個例子,有一個洋人在街上以仗擊了一個名叫張錫九的中國人,目睹了這位肇事者無禮行為,許多英國人把他扭送至官,還有許多的英國紳士主動作證。而英國的官府也根據「中國人初至,無辜而受欺凌,必得一示懲辦」。英國法庭就以傷害罪判處了此人勞役罪。這件事有增加了郭松太對英國的好感,因為連郭嵩燾自己都覺得是一件小事,沒有想到英國政府卻如此重視,此後,英國倫敦人民對中國人更加尊敬。郭嵩燾也看是慢慢地融入到了英國的社會,開始參與英國社會的許多活動,他的思想開始由屬於東方而轉向到了西方。但是也由于思想的轉變,使得他與中國的士大夫階層甚至洋務派的關係分裂,這種分裂也導致的他的政治生涯終結。被迫於1879年奏請因病銷差。
郭嵩燾政治生涯的結束,和他的副使劉錫鴻向清政府打小報告是分不開的。在英國其間,劉錫鴻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不斷的向清政府打小報告,這樣的人的確是最可恨的。最初,劉錫鴻的小報告主要控告郭嵩燾的三大罪狀。1.游甲頓炮臺披洋人衣。即令凍死,以不當披。2.見巴西國王擅自起立,堂堂天國,奈何為小國起立主致敬?3.柏金宮殿聽音樂屢取閱音樂單,放仿效洋人所為。其實對於現代人而言,這幾點怎麼也什麼都算不上是錯誤。但是在當時的時期,大清帝國雖然已經沒落,除了少數的人以外,它那些統治階級依然過著飄飄然的生活,還在天朝聖國的美夢中不知甦醒。後來,劉錫鴻的小報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此就引發了朝廷對郭嵩燾的「嚴旨訓誡」,郭嵩燾被迫退休回老家,在湖南家鄉人民的不理解下鬱鬱而終。
郭嵩燾真的錯了?我想說的是他沒有錯。郭嵩燾的悲劇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悲劇,也是大清王朝的悲劇,更是整個中國近代的悲劇。落後知道學習的民族是聰明的民族,如日本。民治維新脫亞入歐。而落後又不知道學習反而還驕傲自大,用以前的輝煌來掩蓋現實的悲劇,這樣的時代,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的時代。從郭嵩燾個人經歷而言,他作為一個是大夫階層,他喜歡西方、學習西方其實本來就是一件好事,說明瞭大清帝國的子民總算是有人認識到了自己國家的落後,認識到了自己國家各方面的缺陷。但是,郭嵩燾他走得太快,快過了大清帝國統治階級的步伐,快過了大清帝國整個國家的民族觀念,而這些民族觀念在中國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時代變遷,滄海桑田,歷史終究歷史。這位先行者的悲劇也只是我們落後而有驕傲的大清帝國悲劇的一個側面的特寫。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