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保雞丁」是川菜系中的傳統名菜,由雞丁、乾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色澤誘人,肉嫩味美,醇香適口,很受歡迎。有些餐館的菜單上寫成了「宮爆雞丁」,有人據此認為烹製方法為「爆炒」,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據傳,「宮保雞丁」這道菜和清朝重臣丁寶楨有著直接關係,是丁寶楨創製了這道菜。丁寶楨對烹飪頗有研究,喜歡吃雞和花生米,並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四川總督任上的時候創製了一道將雞丁、紅辣椒、花生米下鍋爆炒而成的美味佳餚。這道美味本來只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後來越傳越廣,盡人皆知。
但是它為什麼被命名為「宮保」呢?所謂「宮保」,其實是丁寶楨的榮譽官銜。明清兩代各級官員都有「虛銜」,高級的虛銜有「太師、少師、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少師、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這些虛銜都是封給朝中重臣的,沒有實際的權力,有的還是死後追贈的,通稱為「宮銜」。
在咸豐以後,虛銜不再用「某某師」而多用「某某保」,所以這些虛銜又有了一個別稱——「宮保」。丁寶楨治蜀十年,為官剛正不阿,多有建樹,於光緒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追贈「太子太保」。如上文所說,「太子太保」是「宮保」之一,於是他發明的這道菜由此得名「宮保雞丁」,也算是對這位丁大人的紀念了。
美食家丁寶楨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創製的一道菜,竟能穿越時空成為傳世佳餚。今天,又有多少人在吃這道菜的時候能品味到歷史,想起丁寶楨呢?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