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6月01日訊】回望過去十年,值得用上「追悔莫及」來形容的事情很多。要論其中之最,莫過於為嗎不在滿大街都是「零首付」廣告牌、即使工資證明只有3000元/月也能從銀行隨便貸款的黃金年代裡買它個十套八套房子。當然,正因為絕大多數人都習慣「追悔莫及」而只有極少部分人膽大敢為,所以任志強才能用如此豪邁的語氣自問自答——「為什麼是房地產?」
任志強發問:為什麼是房地產?(看中國配圖)
是啊,為什麼是房地產呢?
2014年行將過半,房地產市場卻異常低迷,四下傳來的都是「崩盤」聲。任大炮所塑造的死多頭形象並不討巧,連其好基友潘石屹都在公開與之唱反調,不但放言「中國的房地產是泰坦尼克號,就要撞上冰山」,更在大肆出貨套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拋出一篇長微博來詳述其對於房地產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看法,且堅稱「房地產銷量下降30%也不代表泡沫破裂」,任大炮的確堪為房地產商中的社會心理學家。當然,只善於揣摩那些唯懂「追悔莫及」的sir們是遠遠不夠的,任大炮首先看懂的,還是手最長的政府。
近日,有報導指樓市又現「奇觀」:多城市設降價上限,東莞一樓盤跌幅超20%網簽遇阻。批評聲一片,購房者叫罵如此行為簡直逆天,開發商則認為降價受限影響銷售、不利資金回籠。可容易遭人忽略的事實卻是——此舉正是行政干預樓市的「調控遺毒」。其實政府針對價格的限制是雙向的,雖然各個城市細則不同,但大體遵循的是超過備案價格不能賣,低於備案價格的15%也不能賣;要賣,得重新走申報流程。這種「奇觀」不是一天養成的,且其來有自。任大炮的「為什麼」裡說得頭頭是道:「市場本是靠價格釋放供求關係的信號,這才能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而以價格為目標的調控,就是要斬斷市場看不見的手。以限制需求為手段人為調節供求關係,更是破壞市場機制。還談什麼市場化?」
換言之,中國的房地產離真正的市場化還有著不小的距離,而中國房地產市場容量之大、地區差異之巨,又絕非三言兩語能夠說得清道的明的。數據打架的背後,是經濟發展水平、地區開發投資和區域居民收入的各種不均衡。但有一點卻是共通的——大家都看到了房地產市場的急劇繁榮,都想參與。可正如任大炮所言,「當資本市場不提供民眾可以用少量投資參與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紅利的開放式基金時,民眾只好將房子做為直接投資品。」就此而言,即使舉國清廉不出「房叔房嫂」,可除了炒房,手裡有閑錢又不能間接投資房地產獲利的那一部分人又該怎麼辦呢?
也有一種論調是房地產市場的萎靡,將帶來股市的繁榮。邏輯也十分簡單:炒房的資金必將流入股市。果然如此?炒房團真的要來當解放軍?恐怕沒那麼簡單。中國股市的「特立獨行」是舉世聞名的,更何況宏觀經濟的增長速率正在趨緩。一個共識是: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還是出口,都難以再擔當拉動整體經濟高速增長的重任,必須轉型。在這個節骨眼上,倘若房地產業全面「崩盤」,則意味著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宣告崩潰,由之拉動的投資、信貸、就業、稅收……都會出現劇烈震盪。任大炮在「為什麼」一文裡也說得很明白,「哪個產業能集中這麼大量的民間資本?哪個商品能吸納民眾這麼多的購買力?哪個商品能提前鎖定消費者未來的收入流?哪個商品能用銀行信貸抵消通脹和貨幣貶值?當然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了。」支柱會立刻倒掉麼?任大炮不信,巴克萊銀行也不信。其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國內大型地產商的淨利潤率大概在14%左右,如果全國範圍內房價跌落10%-15%,將給一些大型地產商帶來沈重壓力。「基於此,我們認為政府最多能容忍全國範圍內房價下滑10%左右,否則就會出臺更多支持性舉措。」
更何況,即使房地產市場全面崩盤,炒房團的錢又能出逃幾成呢?市場心理從來都是買漲不買跌,房地產的剛需從來都很大,可過去房子白菜價、房貸隨便拿的年代裡又有多少人介入呢?當散戶們在股市套牢時,炒房團也在樓市被套牢,誰來解放誰?
作為任志強的千萬粉絲之一,尤為欣慰他能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回答「為什麼是房地產」這一「天問」。他的自問自答似乎也能回答另一個來自股市的「天問」——錢都去哪兒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