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 — 美國國務院最近公布的卡特政府時期(1977-1980)美國外交關係檔案披露了美國與中國在外交關係正常化前前後後的諸多細節。這份長達1200頁的檔案包括外交電文、信件、備忘錄和談話紀要等。檔案顯示,卡特政府內部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問題上意見並不統一,美方擔心與中共政府建交會導致臺灣強烈反彈從而危及美國的戰略利益。
卡特政府內部意見不一
1977年卡特剛剛就任美國總統時,雖然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有所改善,但實現最終關係正常化看上去還很遙遠。以里根和戈德華特(Barry Goldwater)為首的美國政壇保守派力量反對美國以犧牲同臺灣的同盟關係為代價來進一步改善同北京的關係。甚至連卡特總統本人也對和中國建交的想法感到沒底。他認為,他的前任在改善同中國關係方面讓步過多。卡特的國務卿萬斯也反對以犧牲美蘇關係緩和為代價而改善同中國關係。
在美國國務院內部,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霍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e)希望美國能夠與越南建立外交關係。而以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和他的助手、國家安全委員會主管亞洲事務的奧克森伯格 (Michael Oksenberg)為首的一派人則極力主張美國抓住機遇,實現美中關係正常化。而且,布熱津斯基也對美國緩和與蘇關係的政策持懷疑態度。他認為,美國改善同中國的關係會令蘇聯感到不安,從而有助於抑制蘇聯。此外,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布朗(Harold Brown)也認為,美中關係正常化可以防止中國再度倒向蘇聯。但美國軍方基本上對兩國關係正常化持反對態度。
卡特決意與北京建交
儘管卡特政府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存在分歧,但仍然決定以美中上海聯合公報的原則,就正式建交與北京加強接觸。1977年8月,國務卿萬斯訪問了中國。與此同時,美國知會臺灣政府,表示美國正在進一步加強同北京的關係並有可能會最終實現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係的正常化。美國還表示,在這一過程中,美國將不會接受有可能會損害臺灣安全和福祉的條件。
據國務院公布的檔案披露,當時臺灣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瀋劍虹曾要求美國不僅要就談判知會臺灣,而且要與臺灣方面諮商並公布與中國駐美聯絡處主任黃鎮的會談記錄,但遭到美方拒絕。
到 1978年5月布熱津斯基訪問北京的時候,卡特總統已經決意要在他第一個總統任期內與北京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出於美國國內因素的考慮,卡特希望能夠在 1978年國會中期選舉前完成美中建交的主要事宜。
美國擔憂臺灣獨立、擁核
在美中建交的談判過程中,臺灣問題一直是雙方爭執的焦點,也最令美方感到棘手和擔憂。中國提出,實現關係正常化美國必須與臺灣斷絕一切正式外交關係;撤出全部軍隊;廢除與中華民國(臺灣)的安全條約。
對於與北京關係正常化,美國對臺灣一直有幾點擔憂。一方面,臺灣在意識形態、戰略和經濟等諸多層面上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與臺灣斷交可能會讓美國在信守國際承諾方面的形象上大打折扣;此外,美國還認為自己有責任確保在臺灣的人民謀求和平未來的機會不被摧毀。
國務院公布的檔案顯示,美國擔憂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後,臺灣可能會強烈反彈。美國擔心,美中在建交後臺灣可能會宣布獨立。國務卿萬斯1977年 7月24日的備忘錄指出,臺灣獨立將會給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構成嚴峻挑戰。萬斯表示,儘管中國方面對海峽兩岸的統一有現實的認識,但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一部分一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則。一旦臺灣宣布獨立,美國將不得不面臨選邊站的境地。北京會要求美國和其他所有與北京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拒絕承認臺灣獨立國家的地位。而北京也會不顧一切地把臺灣獨立的責任歸咎於美國。北京也可能會採取軍事行動,比如對臺灣實施海上封鎖。
除獨立以外,華盛頓還擔心臺北會發展核武能力。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奧克森伯格在1977年2月的一份備忘錄中指出,如果美國不予介入,臺灣可能會在2到4 年內進行核爆試驗。儘管臺灣駐美大使館曾明確告知美國不會發展核武,但美方仍要求臺灣以書面形式作出保證。
對臺軍售是美中雙方談判的另一個棘手問題。中國一直要求美國停止對臺灣的一切武器銷售。雙方在軍售問題上一直僵持不下。最終,鄧小平對兩國關係正常化後美國繼續對臺灣出售武器表示默許。
美中最終就建交事宜達成一致。1978年12月15日,國務卿萬斯和布熱津斯基指示美國駐臺北大使安克志立即面見蔣經國,通知卡特總統將於美國東部時間12 月15日晚9點,臺北時間12月16日上午10點宣布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