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被認為是中國新任總理李克強力推政策,也是可能推定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據中國媒體報導,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編製的《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 (2011-2020年)》將在近期正式出臺。
李克強最近表示,他在基層調研,農民們最大的願望是像住到城裡去一樣,像城裡人那樣生活。
但是,無論是李克強還是發改委領導們,在談及城鎮化時,都迴避或忽略了三個大問題:一是,城鎮化進程是否應該與民主化進程協調發展?二是,城鎮化如何面對中國30年來城市化快速發展對農村與農民的巨大欠債?三是,即將開始的城鎮化會不會是一場消滅鄉村的造城運動?
城鎮化與民主化
城鎮化應該是一個基層民主化過程,這樣才能決定城鎮的發展真正符合民意。由百姓主導城鎮的發展,而不是上級領導與開發商決定城鎮化。
中國鄉村民主實踐,一直在村級直選徘徊不前。筆者認為,習李時代的第一個五年,應該將鄉鎮領導的民主直選、鄉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公開直選列入付諸實施。
鄉鎮民主化是中國政治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政治轉型需要底層設計,完成鄉鎮民主轉型後,習李新政就可以在第二個五年開始進行縣級與省市級的民主選舉。
習李二人都不願意說出來的是:地方民主化與市民自治,是防止基層腐敗的唯一途徑。
城鎮化進程怎樣避免腐敗、非法強拆、侵犯公民私有財產,甚至強行推進城鎮化?
習近平說,要把權力關進籠子,李克強說,要給公權塗上防腐劑。可惜他們唯一不願意說出來的是:地方民主化與市民自治,是防止基層腐敗的唯一途徑。
習李應該回到政治常識中,讓百姓用選票做「紙籠子」關住公權力,讓百姓用「口水」(自由發言權)做權力防腐劑,啟動城鎮民主化進程,讓人民獨立參選人大代表,獨立參選鎮長,讓這些民選的代表與領導們制定城鎮發展規劃,這是唯一的正道。
自治組織與失敗教訓
中國30年的高速城市化運動是失敗的,城市污染嚴重,城市自治組織沒有發展,城市建設千城一面,城市與鄉村戶籍二元化造成巨大落差,衝突越來越激烈。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說,近年中國城市擴張侵吞了30萬億元的土地差價,這些錢一方面沒有回饋鄉村,另一方面卻助高了房價,只是有利於權貴利益集團,於國於民於社會,沒有創造正價值。
城鎮化過程如果還一心一意做大做強自己的基層組織,並依靠這些黨的組織來實現城鎮化,那麼,社會組織就不可能健全建立起來,基層組織在經濟利益方面形成聯合,必然侵蝕百姓利益,新城鎮化將成為城鎮吃人運動,造成大量的維權與上訪事件發生,新的城鎮建設過程將永無寧日。
城鎮化應該學習發達國家的地方政權自治經驗與方式。譬如美國縣級政府以下的小城市,基本都是自治方式,市長多由民選議長擔任,城市發展與重大事項由市議會決定,並予以公開,市長拿象徵性工資甚至不拿,市長下面是聘請的職業經理人,城市經理人下面則是公職人員。這樣的權力結構既兼顧效率,又體現民主自治原則,極大減少了貪腐的機會與可能。
政府過多的掠奪農民的土地,牲畜也將面臨著飢荒
城鎮化的關鍵詞
當政者應該知道,中國農民幾千年的夢想並不是進城,而是一個「福」字:祈求有自己的「一口福田」。
因此,習李政府第一要做的,是還田地於民,也是對毛時代政治方式剝奪農民自有田地的一次還債。土地集體化,就像幾十個人共有一張支票一樣,無法使用,而這張支票的使用權更多的在村支書手中,土地集體化腐敗了中共最底層一級機構,也敗壞了最底層的社會,農民既得不到土地帶來的財富,由於土地沒有確權到一家一戶,農民享受不到土地市場的利益。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李總理希望通過滿足農民進城夢想,來拉動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相信有著良好的願望。任何良好的願望到了地方,都可能變成一場政治與經濟運動,讓農民住到城鎮裡,會成為地方政府的政績,地方政府會通過集中農村人口,獲得大片廉價的土地,一屆政府獲得暴利,至於遺留問題,他們不會考慮。
而這些都是制度之弊,利益驅動,必然會使地方政府追逐利益,而如果先啟動底層設計的民主化進程,將集體土地確權給每一位農民,則可以極在限度制約地方政府的權欲,使農村城鎮化健康而可持續地推進。
所以,中國的城鎮化關鍵詞應該是:民主化、生態化、現代化,落實土地私有化,實行城鎮自治方式、建設有地域特色的城鎮。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