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十年中,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放緩,而且放緩的速度可能會非常急。這並不是惡意唱空中國的人持有的觀點,而是中國政府的觀點。放緩是必然的,關鍵在於其過程會是平穩的還是突發性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僅取決於中國本身,還取決於整個世界的經濟狀況。
上個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的中國發展論壇上,官方對經濟的一些看法與思考已經展現了出來。其中,「十年展望:經濟增速潛在下滑與經濟增長新階段的開始」文中表示,預計2018年至2022年之間,中國經濟增速將會放緩至6.5%,遠遠低於2000年至2010年間超過10%的高水平。這樣的下滑與2010年第二季度開始的經濟增速大幅放緩是相符合的。
經濟下滑有兩大潛在原因:一是中國工業化的失敗導致其陷入一個「中等收入陷阱」;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正在努力控制經濟「自然著陸」,這是當一個國家開始迎頭追趕發達經濟體的時候會出現的情況。後一種情景曾經在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韓國都出現過。
發展研究中心的文章指出,在經過35年超過10%的高增長之後,這一幕終於還是發生在了中國經濟身上。
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認為這種觀點是可以信賴的,理由如下:
首先,基礎設施投資的潛力已經大規模縮小,過去十年內,其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已經由30%下降至20%。
其次,資產回報率下降,同時生產力過剩的情況激增。2011年,邊際資本產出率達到了4.6%,創1992年以來最高水平。
第三,勞動力供應急劇下降。
第四,城市化依然在增加,但是增速有所放緩。
最後,地方政府的金融風險和房地產市場的風險都在增加。
這些原因已經足以表明經濟增速放緩的轉變過程已經開始了。
此外,發展研究中心的文章還用經濟模型來支撐了放緩的觀點。2011年,固定投資佔GDP比例上升至49%,但文章預計到2022年這一比例會降到42%。與此同時,消費佔GDP比例預計2022年會從2011年的28%上漲至56%。工業佔GDP比例預計將由45%下降至40%,而服務業佔比將由45%上漲至55%。
到時候,中國經濟將由消費所驅動,而不是現在這樣由投資驅動。在供應方面,隨著投資增長的放緩,供應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將是資本存量增長的崩潰。(上圖)。
世界大企業聯合會要更為樂觀一點,其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人均GDP相當於1966年的日本和1988年的韓國,所以,預計中國經濟接下來還有7-9年的超快速增長期。人均GDP與美國的水平相比的話,中國目前相當於1950年的日本和1982年的韓國,這樣的話就意味著超快增長期還將更長。目前,中國人均GDP僅僅佔美國的五分之一,看上去還有許多的增長空間。
當然,也有一些看法相當悲觀,認為中國經濟將遭遇衝擊的數量級甚至要大於日本曾經的經濟危機。中國前總理溫家寶就曾多次稱中國經濟增長是「不平衡的、不協調的、不可持續的」。從很多個角度來講,事實的確是這樣。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經濟增長對於投資的依賴太大了,而投資的高速增長必然是不可持續的,最終經濟增長還是要依賴於消費。
日本的例子已經證明,要從高投資、高增長的經濟轉型成為低投資、低增長的經濟,過程是相當棘手的。至少有三大風險:
首先,如果經濟增長速度從10%降至6%,那麼所需的生產資本的投資率就會崩潰:邊際資本產出率不變的情況下,投資佔GDP比例將由50%降至30%左右,僅僅這一項就足以導致一場經濟衰退。
其次,由於信貸對房地產的依賴過多,所以信貸會出現大幅下降。經濟增速的下滑也有可能意味著不良貸款的增加,金融系統的脆弱性將越來越多的暴露出來,尤其是急速擴張的影子銀行業。
第三,家庭儲蓄率沒有什麼理由下降,所以要想維持消費上漲就需要實現收入由公司部門向家庭的轉變,公司部門包括國有企業。有可能就會發生這樣一幕:勞動力缺口的擴大和利率的上漲還能夠保持平穩,但是即便如此,利潤下降也很有可能導致投資崩潰加速的風險。
政府的計畫當然是讓轉型過程平穩地進行,這也不是不可能。政府有所需要的所有槓桿,而且,中國經濟也依然還有很大的潛力。但是要想處理好經濟增速放緩,不經歷點兒投資崩潰或金融破壞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中國可以避免日本那樣的命運,部分原因是由於中國經濟依然有很大的增長潛力。然而發生一些重大事故的機率很高,未來的十年將會比過去十年艱辛得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