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南水北調源頭的「車城」十堰,大規模開山造城,造成流經本地的多條河流一年中大部分時間乾枯,而在雨季,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也開始頻發。尤其去年8月,茅塔河河水氾濫,使下游的白浪村變成一片澤國,損失慘重。而對於記者「如此大的項目,又是怎麼通過項目開工前的環境評估的呢?」的疑問,湖北省環保廳官員解釋為:「這個目前還沒有到我們這裡,你應該到十堰去問一下」,十堰市主要領導則拒絕了記者採訪。
一塊平地的誕生就意味著一片森林和自然行洪通道的消失。大規模毀山對天然行洪通道和自然水系造成的破壞誰來擔責?對於處在南水北調源頭的十堰大規模毀山造城的行為,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侯京玲難掩自己的擔憂:「造城過度開發,下游就沒有水了,百年後就是又一批消失的樓蘭。」
據報導,自2007年開工以來,十堰已削掉山頭100多座,向山谷丘壑硬要了1.5萬畝土地。「削山造城」破壞自然風貌,帶來的生態、地質、環境和經濟風險無可預知,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如此大規模的工程竟然是在未做環估前提下的擅自行動,有關部門的監管哪裡去了?
當下,「削山造城」正成為一個熱詞,不少地方都在熱火朝天地向荒山要地、打造新城,許多地方也在躍躍欲試。由於我國建設用地少的約束條件,這些年來各地出現了圍湖造城、填海造城和削山造城等狂熱舉動。其實,擴大城市面積、獲得更多發展空間的願景,完全可以通過建設衛星城等方式來實現,而不應冒破壞自然風貌和地質結構等如此高的風險。作為城市規劃者,如果真正為百姓利益著想,就應首先尊重規律,杜絕破壞性開發和掠奪性擴張,給城市未來和子孫後代留下更多空間。
十堰大規模毀山導致地質災害頻發是一記警鐘。雖然各地「削山造城」目前尚在規劃、建設當中,相關的後果還沒有完全呈現,但破壞自然生態,報應遲早會來的。以圍湖造城為例,這幾年我國西南、南方旱災頻發,有專家指出,多年降雨偏少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長期以來人們對水資源保護不夠,特別是一些地方在發展工業和城市建設中對水生態破壞嚴重,圍湖造田、填湖造城、圍水造樓等導致湖泊面積大幅縮小,蓄水和調節功能嚴重萎縮,已經成為加劇南方旱情的重要原因。
上世紀末,蘭州曾上演「削平大青山」運動,但由於政策銜接、資金鏈斷裂等問題,工程停工。這項半拉子工程不僅飽受詬病,也成為新的自然災害隱患。現在,各地競相上馬的「削山造城」工程,雖然都充溢著「政績衝動」和大干快上的熱情,但除了動輒上千億元的資金來源問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可能在一兩屆政府任期之內完成,領導班子換屆會不會讓工程淪為「爛尾」,到時候由誰來埋單?這恐怕也是「削山造城」運動的重大隱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