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China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發表:2012年8月27日
作者:裴敏欣
本文由"譯者"志願者翻譯並校對
當前,與中國相關的最明顯但卻未被人注意的一個奇怪現象是,不同觀察者對該國領導人的看法存在著巨大分歧。在中國公眾眼中,政府官員貪污腐化、碌碌無為,只對獲得令其有利可圖的官職感興趣。但西方管理者卻總是把中國官員描述成聰明、知識淵博、高瞻遠矚、具有決斷力,大體上就是他們在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被清洗之前描述他所用的那些形容詞。
調和上述兩種觀點是不可能的。不是中國公眾難以取悅,就是西方管理者判斷失誤。然而,考慮到中國公民的日常經歷令其比西方管理者能夠更好地對中國官員及其政績做出評判,人們不得不斷定他們的看法幾乎當然是正確的。這意味著那些已在中國度過大量時間、自視為經驗豐富的"中國通"的西方人需要問問自己為何會判斷失誤。
一個明顯的解釋是,中國官員非常善於用友好的舉動和慷慨的承諾吸引西方商人。同一批官員在中國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經常為了討好西方投資者而展示出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
另一個吸引西方管理者的賣點就是許多中國官員具有工程學背景。而他們的西方同行則多是律師出身。對於商人而言,工程師是更講究實際的解決問題的人,而律師們往往會被程序上的複雜問題所困擾,並總想找出合同上的漏洞。此外,大部分中國官員掌握了西方商業術語,因而能夠深思熟慮地談論各個公司需要解決的問題。
西方管理者對中國官員產生上述看法的另一個微妙原因是他們在評價中國官員時會下意識地找到參照標準。跨國公司的高管們往往會先入為主地把中國視為另一個發展中國家,因而在評價該國官員時會將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官員相比較。
這一無心的比較通常會得出有利於中國官員的結果。因為整體而言,中國官員接受過更好的教育,更具世界性,對商業也更為關注(因為執政的共產黨用經濟增長和外國投資作為提拔官員的標準)。而且,作為一個組織而言,中國的國家機構比其他許多發展中國家要強大得多,更有目標。
西方商界人士把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較或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做法。然而,中國民眾所持標準要高得多,因為他們不把自己的國家僅僅當作一個發展中國家。他們把中國視為一個正在重新興起的特殊大國,認為其必將加入世界最先進國家的行列。而該國媒體引述為典型的管理方法都是發達國家而非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做法。事實上,侮辱中國人的一個最有效方法就是告訴他們,他們應該感到幸運,因為他們比印度人或巴西人擁有一個更好的政府。
西方商界人士對中國產生錯誤印象的第三個原因是他們對中國政府的讚美反映出其對自己國家政府的失望。令人窒息的規章制度、高額稅收和媒體監督已令他們失去了耐心。相反,在中國這個一黨統治的國家裡,他們發現與官員們打交道更加容易,因為後者能夠迅速做出決定並幾乎立即加以執行。
當然,這些管理者有時的確想念西方國家盛行的法治精神。但是,與中國的私營企業家相比,大型西方公司的代表們是一個特殊群體,並不經常受到官員腐敗之害。因此,他們對於一黨專政最黑暗的部分幾乎沒有直接的感受,那是一個貪婪的、不受法律約束的精英群體。
西方管理者對中國政府產生誤解的最遺憾的原因是他們有可能堅持己見,至少那些對中國黑暗面從未有過直接接觸的人會如此行事。這些人往往都成功、睿智,同時在政治判斷上都極其自信。此外西方企業是等級的、獨裁的,也與中國的一黨專政相類似,因此高級管理人員的錯誤判斷很少能直接遭到下屬的質疑。
這是一個真正的遺憾。很少西方高管能明白他們這些誤解的政治後果。他們對中國官員素質和效率的稱讚往往被共產黨當成對其政策和合法性的國際認可四處炫耀—— 即使普通中國人知道實情根本不是這個樣子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