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我們都是有「痔」青年

 2012-08-23 18:2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人之所會得瘡,是因為他們兩條腿走路

我們很多人都是有「痔」青年,為什麼呢?常言道十人九痔,痔瘡是老百姓生活中最常見的肛腸疾病,它也是人類的特有疾病。牛、馬、狗、羊等四足爬行動物一輩子都不會得痔瘡,而人類患痔瘡的機率高達60%∼70%,最根本的原因是:動物是四隻腳著地,人是兩條腿走路。

英國人Thomson於1975年提出痔的近代概念:痔是直腸下端的肛墊出現了病理性的肥大。

老百姓常講的「痔瘡」,醫學術語應為「痔病」。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目前認為內痔是肛墊(肛管血管墊)的支持結構、血管叢及動靜脈吻合發生的病理性改變和移位,但是很少有疼痛感;外痔是齒狀線遠側皮下血管叢擴張、血流淤滯、血栓形成或組織增生,比內痔更靠近外部,用手可以清晰地摸到,常有疼痛感;混合痔是內痔和外痔混合體。

常常遇到這樣一類痔瘡病人,他們患痔後,雖然本身積極地治療,甚至還住院做了手術,但病情還是反反覆覆,經常大便帶血。那麼,人為什麼那麼容易長痔瘡呢?這其中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

首先,四肢爬行動物未發現痔瘡。人類直立行走,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對回流的血液形成向下的重力,極容易在人體下部的肛門直腸部位發生血液淤積,再加上直腸上下靜脈本身管壁薄、易曲張,久而久之,形成痔瘡。這就是痔的病因形成的靜脈曲張學說,目前頗有爭議。

其次,便秘特別是頑固性的便秘,排便時間過長,或長期腹瀉,便無定時等,均可增大下推肛墊的垂直壓力,使肛墊的支持性結締組織與穩定性結締組織(Treitz肌等)過度伸展、斷裂,導致肛墊下移。即西醫主流支持肛墊下移學說,因此有人統計,便秘病人中74.5%的人患有痔瘡。

最後,肛門乃大便的出口,又經常處於潮濕的環境,本身就易於感染,如再患有痢疾、腸道感染等也可引起肛門直腸靜脈充血擴張,而形成痔瘡。

另外,飲食上嗜食辛辣、肥甘厚味或過細過精的飲食,生活無規律等均可使大便困難或量少,久而久之易誘發痔瘡。

人的不同姿勢對痔瘡的影響也不一樣。常處於站位和坐位的人患痔率最高,行走和蹲位次之,不定位最低。所以,不同行業的人群患痔率也不一樣。比如,司機、漁民、白領的痔瘡發病率最高,工人、農民次之,軍人、學生最低。就是因為司機、白領的常處體位是坐位,漁民的常處體位是立位,容易得痔瘡,而學生和軍人常處於不定位,患痔瘡機率相對較低。

来源:家庭醫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