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說讀史使人明智,閑暇時找來史書,以找尋古人的智慧。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有著連續而準確的信史的國家,五千年的歷史記述著朝朝代代的更迭,其歷史故事與人物形象至今讀來依然牽動心魄。信手拈來古代清官的故事,感懷之時,也啟人深深思考。
戰國初期魯國宰相,公儀休,他嗜魚卻不受魚:公儀休特別喜歡吃魚。在其上任相國時,親朋甚至素不相識者都買魚送他,公儀休一概予以謝絕。有一學生聞其老師當了相國,特地買了幾尾時鮮大魚登門恭賀,公儀休一如既往,拒不收納。學生深感奇怪,問道:「老師素來喜食魚,卻因何不受?」公儀休回答說:「時人投我所好,送魚者紛至沓來,我身為相國,居於群臣之首,理應以廉為宗,故雖嗜魚而始終不敢受人一魚。」學生想了想,復勸道:「我送魚是盡師生之誼,別無所求,請老師通融一次。」公儀休連連搖頭說:「入仕為官,貴在不貪,受禮納賄,敗壞吏治,污濁官場,此戒萬不可開。如今我居相位,有俸祿可買魚吃,若因貪贓枉法而丟了官職,自己無錢買魚,別人也不會再送魚來,到時倒真吃不到魚了。你是我的學生。既是愛師,還是愛我以德為好。」學生終於被說服,便持魚而歸。公儀休為官奉職循理,以德治國,始終不變,使朝廷大小官員自守清正,既不與百姓爭利,也不妄取小惠。
南北朝時清河太守,蘇瓊,在任六年,深受百姓愛戴。一次,郡中有一位告老還鄉的尚書趙穎,給他送來幾個西瓜,並聲稱這是自己園中產的。蘇瓊再三推辭不掉,只好勉強收下西瓜。蘇瓊把趙穎送出門外,回到房中馬上叫家人將西瓜裝入竹籃,懸於屋樑之上。聽說太守收下了趙穎送去的西瓜,郡中一些人便紛紛攜帶時鮮瓜果前來奉獻。蘇瓊遂叫家人從樑上摘下竹籃,拿給他們看。只見籃裡西瓜原封未動,送禮者面面相覷,羞愧而走。蘇瓊為官清明,廉潔自守,從未受賄。後遷升三公郎中,行徐州事,後為大理卿。
身為清朝宰相的劉統勛「當眾斥賄」。有一個官員想送他一份厚禮,便深夜叩門求見,劉統勛拒不接受。次日一早,劉統勛便將那位送禮的官員叫到政事堂,當眾斥責說:「昏夜叩門,賢者不為,你有什麼要說的話,不妨當眾人的面說明白。」那位官員慚愧得說不出話來,眾官員也受到了教育。劉統勛為官清正廉潔,秉公無私。他家原有田數十畝,茅舍一處,服官50年,未增尺寸。他離世時,乾隆皇帝悲痛異常,親奠其門,由於家門狹小,不得不下車步行而入;回至宮內,感其儉素,流涕對諸臣說:「朕失一股肱!如統勛乃不愧真宰相。」
閉目冥思,是什麼使古代的官員重德行操守?現今中共裡怎麼沒有古代的清官類?這就是古今所尊崇的價值觀的不同所帶來的迥異了。
中國傳統文化是神傳文化,在傳統信仰中,「三尺頭上有神靈」,人們敬畏天地神明,從而由內心警醒自己踐行道德,不敢妄為。世俗中的社會倫理成為古人的行為規範,忠孝仁義,是確定道德高下的最重要的標準。做官者要為政以德,「敬天、敬德、保民」即是維護天理、倫理,潔己愛民的為官之道。
公儀休不受魚,是因為他深知為政者首先必須要自身正,才能作民眾的道德表率,為官者尚德,不斷鏟除自己的私心雜念,恪盡職守,才能歸於天理,民眾才能敬畏。符合天道,方有天賜福德;古時的官德,廉潔是士大夫們奉為立身處事的根本,是官吏必須遵守的重要道德規範。蘇瓊「懸瓜」以事實示人其皎皎心智。存仁於心,寬以待人,卻嚴以律己,行仁義於人,堅持正道原則,使一切歸於天理,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秩序;劉統勛「當眾斥賄」,可見其對行賄之事深惡痛絕,秉公任事廉樸為官,是古代廉吏的道德風範。
歷史走到今天,怎麼中共極權治下的官員是大官大貪、小官小貪、無官不貪,貪官遍地呢?這已是不容置疑的社會現實了。中共何以成就了如此腐敗的官場呢?答案即是這是中共價值觀的產物。
中共的核心價值是黨的權力和利益。它宣揚無神論,摧毀了傳統文化對人的道德規範,人失去了對神的信仰,不再相信「人間私語,天聞如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以致逆天叛道,肆意妄為;它宣傳唯物論,使「物質崇拜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腐蝕了人的心智,把人最終引向「唯利主義」,引導人走向道德的墮落,在物質利誘與金錢收買下,人成了「唯利主義」者,能做出什麼事是可想而知的;它崇尚暴力,貫徹鬥爭理念,「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官員的黨性是第一位的,維護統治集團的利益使官官相護,專營既得利益豈能有公平正義、天地良心?獨裁專政、暴力鎮壓是對民眾實踐的「黨性」使然,這就是中共當政的中國的現實。
讀史,同時理性的思考,收穫的是對歷史的敬仰和尊重。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